正文 一張電波圖譜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74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王曆33年2月27日(公元3089年),人類發射出“和平號”衛星收到宇宙電波,舉國歡慶。3月4日,新聯合國決定“和平號”向電波來源方向探索。
王曆42年,“和平號”傳回的電波終於不再是斷斷續續。7月12日,新聯合國經過一天的討論,決定讓人民共同見證這一偉大裏程碑的建立,持續穩定的電波圖譜被發送到每個人的終端。
一副簡短的圖譜引發熱議,短短十餘天相關話題數量達24。17億。世界各地,不同語種的人們都在熱烈地討論著同一個話題,猜想著遙遠而不可望及的社會。星際聯盟、宇宙合約、兩星合並、太陽係大戰等詞彙在交流終端以不可想象的速度飆升,亦有《星-國》、《地球外交》、《電波》等千餘作品誕生,涵蓋文學、畫作、音樂、雕塑等領域。
洋溢著熱情與激情的話語不見趨停,在全世界熱烈的討論聲中,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迅速分為兩派:認為發出電波的星球軍事實力不及或與地球持平,完全可以深入探索並考慮與之建交的和平派;以及抗議新聯合國繼續深入衛星,否則一場新球大戰無可避免的戰爭派。讓人無法不注視的是,各界名人公開聲明立場,一場意識形態的戰爭嶄露頭角。
9月,由“和平號”所傳回電波圖譜所引發的爆炸式爭論達到高峰,宇宙學專家紛紛站隊,不斷提出理論依據、客觀數據以支持己方觀點。愈演愈烈的戰和兩派互相傾軋引起當局政府的重視,王曆48年,經過多方討論,新聯合國決定撤出衛星,並關閉“和平號”發送電波的功能。
這場波及社會各個階層的史無前例的言論大戰以戰爭派的勝利短暫落幕,史稱“宇宙爭論”。這次由個人終端波及全社會的文化“戰爭”被各派學者冠上褒貶不一的稱號,但那都不重要。兩百年後,當我們翻開當時的資料,一句簡短的批注會告訴你這場爭論的意義:
“宇宙爭論”是前人對這次戮戰的正確預言。——凡高•戈登•愛蘭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