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左芬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686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人物經曆
    晉武帝司馬炎聞聽詩人左思的妹妹左芬才情過人即納入後宮,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拜為修儀,後為貴嬪,世稱左嬪妃,又稱九嬪。《晉書•後妃傳》有他的傳記。左芬因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讚賞,使後宮佳麗見妒。一貫荒唐漁色的司馬炎是曆史上最無恥無為的帝王之一,左芬被封為貴妃,不過是司馬炎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晉書》中稱左芬‘姿陋體羸,常居薄室’。《啄木詩》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寫照。她入選嬪妃後,長居深宮,物質生活雖然十分豐富,但精神生活卻非常空虛,因而她寫詩主要是描繪宮中的淒涼生活和青春被葬送的無限悲哀。《雜感詩》是其代表作之一。她的詩構思新穎,感情充沛,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優秀作品。
    左芬的名勝亞於她的哥哥左思,兄妹倆素來友愛。左芬被選入後宮,左思曾作《悼離贈妹詩》兩首。所謂“悼離”,更與尋常離別不同,因為被征入後宮,咫尺便是天涯,生離亦同死別。左芬的詩僅存兩首,其中一首《感離詩》,就是答左思《悼離贈妹詩》的作品,載於<藝文類聚>。另外,《古詩源》載有她一首《啄木詩》。沈德潛評價此詩說“學問語,無蒙腐之氣。”可惜的是,她的詩留世實在太少,使我們無法窺見她的全貌。
    左芬原有集四卷,業也散佚,今存作品,除上述兩首詩外,尚有賦、頌、讚、誄等二十餘篇,大都為應詔之作,文辭甚為研麗。
    兄妹才子
    說起左芬,可能知者甚少,但是提起她的哥哥,那就“天下無人不識君”了。他就是左思,西晉文學家,尤其擅長辭賦和詩歌。“洛陽紙貴”的事兒,就發生在他身上。
    妹妹左芬,雖不及哥哥的才情,但也是才華橫溢,尤其擅長詩文。兄妹倆還有個共同缺點,就是長相醜陋。可按照中國“郎才女貌”的審美標準來看,左思顯然要比左芬幸運得多。因為左思,左芬的名聲也漸漸流傳於文學界,有一天就傳到晉武帝司馬炎耳朵裏。這位皇帝本是好色荒淫之徒,卻把醜女左芬納入後宮,隻為她的“詩人”身份。有的皇帝喜歡招募文人為官,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而晉武帝則選擇娶個文人做妃子。好像納了一個詩人妃子,自身的品位也跟著提升了似的。《晉書》記載了左芬進宮後的生活:“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體羸多患,常居薄室……”晉武帝後宮佳麗達萬人,以至於自己都不知道該臨幸誰,所以常常坐上羊車,在後宮轉一圈,停到哪就在哪過夜。而左芬因為相貌醜陋,體弱多病,根本得不到皇帝的寵幸,隻能住在“薄室”裏。可見,晉武帝並不是娶了個女人,而隻是娶了個“女詩人”。才女左芬不過就是被皇帝選中的一個文學道具而已。這和宮裏的一個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畫也無多少差別。
    左芬雖不受寵,但還得完成作為才女“作詩作賦”的義務,扮好一個文學擺設的角色。她“受詔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題作文《離思賦》,這首賦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司馬炎對她吟詩作賦的本事非常滿意,“帝重芬詞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晉書》)。於是,宮廷中有什麼紅白喜事,左芬總是要受命寫些或者感人或者華麗的詩賦。事實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宮廷禦用詩人,而不是嬪妃。
    左芬存有詩、賦、頌、讚、誄等20餘篇,大多為應詔而作。在她受命而寫的那些詩賦中,雖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豈能擺脫得了應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對於左芬來說,承受的是雙重痛苦。首先,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她既沒有得到真摯的愛情,也沒有得到普通夫妻間的日常恩愛。其次,從詩人的角度來說,她沒有創作的自由,總得寫些命題應景之作,豈不痛苦?
    在將近400字的<離思賦>中,左芬盡情地宣泄了自己的哀愁。“嗟隱憂之沈積兮,獨鬱結而靡訴”;“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懷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淚之自零”;“仰行雲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甚至“長含哀而抱戚兮,仰蒼天而泣血”,充滿宮怨之氣。在前述的雙重痛苦中,左芬又增添了深切的思親之痛。
    錢鍾書曾這樣評價《離思賦》:“宮怨詩賦多寫待臨望幸之懷,如司馬相如《長門賦》、唐玄宗江妃《樓東賦》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為榮,而以隔‘至親’為恨,可謂有誌。”盡管“有誌”,左芬也無力逃脫命運,也正因為“有誌”,才更加痛苦。
    從進宮起,左芬始終過著沒有自由、鬱鬱寡歡的生活。後來,晉武帝死去,晉朝落入他的兒媳賈南風之手。西晉的宮廷中依舊充滿了荒淫與奢靡,謀殺與爭鬥。雖然史書並無記載之後左芬的生活,但其晚景的淒涼落寞,也大致可以想象。
    因才入宮
    左思名聲大噪之後,當時的皇帝晉武帝司馬炎聽說左思的妹妹左芬也很有才名,就下令將她選入宮中。司馬炎將女左芬納入後宮,其實是出於沽名釣譽附庸風雅,司馬炎雄才大略其實遠不如其祖司馬懿、父司馬昭等。當時司馬炎繼承了其祖、父打下的江山,看到三分歸晉,天下一統,就耽於享樂。這家夥不單將蜀、吳二國的後宮佳人都納為已有,還大肆選民間美女入宮。晉武帝將左芬選入宮中,其實也是出於沽名釣譽,就像有的人附庸風雅,購得名畫古玩放在家中,其實啥也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何賞鑒這些寶物,最多就懂得“值錢”兩字而已。而且左芬據說還長得不怎麼漂亮,《晉書》中稱左芬“姿陋體羸,常居薄室”。也就是說左芬長得醜陋身體又病弱,所以根本得不到皇帝的寵幸。特別受寵或有地位的妃子才有資格擴建宮舍,或者住好一點的房子,左芬既然得不到皇帝的寵幸,所以她住的房子自然是“薄室”了。
    深宮生活
    當時的後宮,就算左芬長得也是美如天仙,也很難得到專寵。據史書載:“(晉武帝)怠於政事,頗事遊宴,選吳孫皓宮女五千入宮,掖庭殆將萬人。嚐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晏寢,宮人競以竹葉插戶,鹽汁撒地,以引帝車……”司馬炎這家夥後宮的美女太多了,自己都懶得轉,就坐上個羊拉的小車到處轉著看美女,看著哪個合心意,就睡在哪兒。後來宮女們想出個取巧的法兒,用“竹葉插戶,鹽汁撒地”來吸引羊過來,從而吸引皇帝的注意力。看到這個,江湖夜雨也有點奇怪,為什麼用“竹葉”來吸引羊,好像羊是愛吃草的,用“竹葉”來吸引,倒像是大熊貓拉的車。不管怎麼說,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競爭”之激烈,像左芬這樣既不漂亮,又沒有那麼多的狡黠心眼的美眉還能有什麼指望?
    司馬炎沒有當皇帝之前,就有個妻子叫楊豔,後來當然成為皇後,曆史上著名傻子皇帝——晉惠帝就是她的兒子。在眾多令人眼花繚亂的美女中,還有一個司馬炎比較寵愛的女子叫胡芳,她父親是名武將。該女率性大膽,當時她被選中為妃子後,就當場痛哭失聲,旁邊的人說:“小聲點,當心皇帝聽到了。”該女正氣怒傷心之下,不管不顧地說:“我死都不怕,怕什麼皇帝。”司馬炎聽了倒比較欣賞她,冊封她為貴嬪。這個女子很大膽直白,有次和皇帝玩樗蒱之戲(古代一種賭博的遊戲),和皇帝爭執起來,竟扳傷了皇帝的手。皇帝當然很生氣,說她“你真是個粗魯武將的女兒”,胡芳就說北伐公孫,西拒諸葛的(指皇帝的祖父司馬懿),難道不也是武將嗎?對於她的大膽率真,司馬炎倒是不以為忤,反而給予她僅次於皇後的待遇。她生了一個女兒封武安公主。
    不過左芬可能從來沒有得到過晉武帝的“寵幸”。最多也就是在宮中聚會時讓她寫寫文章而已。“帝重芬詞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晉書》),可惜呀,左芬美眉的大好才華隻能像歌女之歌舞女之舞一樣成為皇帝酒足飯飽之後點綴升平,顯示風雅的一種擺設罷了。
    寄情於詩
    晉武帝妃--左芬
    左芬存有詩、賦、頌、讚、誄等20餘篇,大多為應詔而作。《感離詩》、《感離賦》、《啄木詩》是其代表作。在她受命而寫的那些詩賦中,雖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豈能擺脫得了應景的陰影?對於左芬來說,她在宮中的那些日子,承受的是雙重痛苦。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她既沒有得到皇帝的寵幸,也沒有得到普通夫妻間的日常恩愛。從詩人的角度來說,她沒有創作的自由,總得寫些命題應景之作,豈不痛苦?
    在將近400字的<離思賦>中,左芬盡情地宣泄了自己的哀愁。“嗟隱憂之沈積兮,獨鬱結而靡訴”;“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懷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淚之自零”;“仰行雲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甚至“長含哀而抱戚兮,仰蒼天而泣血”,充滿宮怨之氣。在前述的雙重痛苦中,左芬又增添了深切的思親之痛。錢鍾書曾這樣評價《離思賦》:“宮怨詩賦多寫待臨望幸之懷,如司馬相如《長門賦》、唐玄宗江妃《樓東賦》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為榮,而以隔‘至親’為恨,可謂有誌。”盡管“有誌”,左芬也無力逃脫命運,也正因為“有誌”,才更加痛苦。
    才女晚景
    公元290年,荒淫無度的司馬炎在洛陽去世,291年賈南風(傻子皇帝晉惠帝的皇後)控製了皇宮和朝政,活活餓死了太後楊芷(楊豔的妹妹,楊豔死時要求司馬炎娶她),服侍楊芷的宮女也被統統餓死。賈南風操縱了傻子皇帝後為所欲為,穢亂宮禁,派心腹出宮物色美貌少年,載入宮中,玩夠了以後,便一一殺掉滅口。又害死了太子司馬遹。這時宮裏可謂天翻地覆,我想當時,左芬更是被冷落到一邊無人問津,就在這個時候,左芬默默地死去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出土了一塊她的墓碑,上麵的碑文也很簡略:左棻,字蘭芝,齊國臨淄人,晉武帝貴人也。永康元年(300年)三月十八日薨……
    洛陽紙貴編輯本段
    左芬,根據出土的墓誌銘上所書,應該為“左棻”。是著名的文學家左思的妹妹,所謂“洛陽紙貴”這一成語就是從左思的故事來的。左思貌醜口訥,智力口齒上和郭靖有一拚,學東西特慢。但他有一種勤奮不懈的精神,左思仰慕前人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張衡不單會發明地動儀還寫得一手好文章,文理全才),就立誌寫一篇《三都賦》(當時三國歸晉,三都是指魏、蜀、吳三國之都)。這一下子就寫了十年之久,不過終於寫成後,《三都賦》轟動一時,洛陽文人競相傳閱抄寫,“洛陽為之紙貴”。嗬嗬,如果是現在,肯定能上暢銷書的榜首。
    左芬詩集
    《感離詩》
    自我去膝下。倐忽逾再期。
    邈邈浸彌遠。拜奉將何時。
    披省所賜告。尋玩悼離詞。
    仿佛想容儀。欷歔不自持。
    何時當奉麵。娛目於書詩。
    何以訴辛苦。告情於文辭。
    《啄木詩》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寫照
    《啄木詩》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寫照
    這一首宮怨詩,最初見載於<藝文類聚>。作者是西晉著名詩人左思之妹。西晉泰始八年(272),左芬因文才出眾,被晉武帝召充後宮;左思也同時移居洛陽。他們兄妹雖同居京城,但宮禁清切,難以相見,隻能通過贈答詩章,來寄托這咫尺天涯的思念之情。左芬入宮二年時,左思作四言詩《悼離贈妹》,以表示一片深情。左芬這首詩亦作於同年。
    開端四句,交代兄妹分離的時間,並抒發不得相見的惆悵。“自我”兩句,是從時間上說。“膝下”,人幼年時,常依於父母膝下,後用作對父母的代稱。左氏兄妹,“早喪先妣”,同命相依,“恩百常情”(左思《悼離贈妹》),故這裏的“膝下”,非指父母,而是詩人對兄長的尊敬稱謂,其中流露了深婉的依戀之情。以今視昔,確乎是會產生“逝者如斯夫”的感受,故以“倏忽”一詞概之。“再期”,兩周年。時間一晃就是兩年,而兄妹間竟一次也沒得相見,詩人的惆悵之情油然而生:“邈邈浸彌遠,拜奉將何時。”相見的希望一天比一天邈遠,真不知何時才能拜見兄長。“邈”即是“遠”,“浸”與“彌”同義,都是“更加”之意。這裏重複使用,更見得女詩人企望之深、淒切之甚。這二句猶如我們今天給久別的親友寫信,開頭常說時間過得真快,一別就是幾年,不知何日才得以見麵雲雲。這樣平平的詩意漸進,卻清晰地展示了女詩人特有的細致心曲。詩至此,我們仿佛已經感受到了一個想見至親而不得、處於無休止的企待中的女性形象。
    以上四句偏於交代,是縱向,下麵“披省”四句則移於橫向。相見之日遙遙無期,詩人的企盼之情又難以消歇,個中苦楚是不言而喻的。無奈之下,詩人取出她珍藏的兄長書信詩章,一遍遍地觀覽,以作為感情的藉慰,精神的支柱。“披省”即翻閱,“尋玩”,追尋詩意而玩味。“悼離詞”,指左思的《悼離贈妹》詩。詩人重溫兄長的詩書,其中的一往深情,更使她心靈為之顫動。“仿佛”兩句,思情達到高潮。讀著、看著,兄長的音容笑貌,在她的腦際依稀出現,她不由得感歎欷歔,淚水滂沱而出……。詩人在《離思賦》也曾經抒發這種骨肉乖隔的至悲至痛:“豈相去之雲遠兮,曾不盈乎數尋。何宮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無因。仰行雲以歔欷兮,涕流射而沾巾。”二作參看,我們更可以理解詩人此時心靈世界的悲惻。
    結尾四句,詩人從情感的渦流返回現實。“何時當奉麵”,詩人對能否見到兄長,懷有既渺茫又沒完全絕望的複雜心理。“何時”又重複了一次,“奉麵”與“拜奉”也是同義。二語於一篇中再致意,足見女詩人對重逢的渴望何其深切。但詩人欷歔傷悲,難道僅僅是為了一次“奉麵”而已?非也!“娛目於書詩”給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左思兄妹都富有才情,在往昔,他們一起讀書、一起吟詩,其中自有許多“娛目”——賞心悅目之事。這往日的歡樂,才是靜鎖深宮的女詩人魂牽夢縈的所在、無日或忘的向往!所以,左芬對兄長的思念,其實是對自由生活的憧憬和懷思的一種體現。厭棄貌似華貴的宮廷而懷戀詩書自娛的生活,又正體現了女詩人清峻高朗的誌尚和胸次。然而,這向往最終隻有歸之於夢想。與夢想相對立的現實,隻是“辛苦”——在宮廷枷鎖的重負下,又安得而不辛苦?“何以訴辛苦,告情於文辭”,這二句包攬了女詩人入宮後的一切不幸、一切思念,言簡而意豐,看似無可奈何之語,但一個“訴”字、一個“告”字,又何嚐不隱含著點點斑斑的血淚?這二句結住全詩,既點醒題目,又有低回不盡之效應。
    錢鍾書先生曾給左芬《離思賦》以較高的評價:“宮怨詩賦多寫待臨望幸之懷,如司馬相如《長門賦》、唐玄宗江妃《樓東賦》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為榮,而以隔‘至親’為恨,可謂有誌。<紅樓夢>第一八回賈妃省親,到家見骨肉而‘垂淚嗚咽’,自言:‘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今雖富貴,骨肉分離,終無意趣’;……詞章中宣達此段情境,莫早於左《賦》者。”(《管錐篇》第1103頁)這段話從宮怨題材的發展上,指明《離思賦》在主題上的創造性。而左芬的這首詩也可作如是觀,因為我們從“何時當奉麵”二句中,亦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作者追求獨立人格、企求自由生活的呼喚之聲。另外,若聯係西晉史料,我們還可發現左芬詩賦包蘊著很現實的社會內容,《資治通鑒•晉紀》載,公元二七三年至二七四年,“詔選公卿以下女備六宮,…采擇未畢,權禁天下婚娶”“詔又取良家及小將吏女五千人入宮選之,母子號哭於宮中,聲聞於外。”所以,在更普遍的意義上,左芬的離思之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著成千上萬宮廷女子的悲劇命運。
    《離思賦》
    生蓬戶之側陋兮,不閑習於文符。不見圖畫之妙像兮,不聞先哲之典謨。既愚陋而寡識兮,謬忝廁於紫廬。非草苗之所處兮,恒怵惕以憂懼。懷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終之萬慮。嗟隱憂之沈積兮,獨鬱結而靡訴。意慘憒而無聊兮,思纏綿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
    風騷騷而四起兮,霜皚皚而依庭。日晻曖而無光兮,氣懰栗以冽清。懷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淚之自零。昔伯瑜之婉孌兮,每彩衣以娛親。悼今日之乖隔兮,奄與家為參辰。豈相去之雲遠兮,曾不盈乎數尋。何宮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雲以歔欷兮,涕流射而沾巾。
    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傷於離別。彼城闕之作詩兮,亦以日而喻月。況骨肉之相於兮,永緬邈而兩絕。長含哀而抱戚兮,仰蒼天而泣血。
    亂曰:骨肉至親,化為他人,永長辭兮。慘愴愁悲,夢想魂歸,見所思兮。驚寤號啕,心不自聊,泣漣洏兮。援筆舒情,涕淚增零,訴斯詩兮。
    這篇辭賦雖然由於時代久遠,讀起來頗有些生澀難懂之處,但其中的“骨肉至親,化為他人,永長辭兮。慘愴愁悲,夢想魂歸,見所思兮。驚寤號啕,心不自聊”之類的句子江湖夜雨還是能讀得懂的,確實發自內心,感人至深,左芬看不到前麵的路有絲毫光亮,她隻有“仰蒼天而泣血”。
    《啄木詩》
    南山有鳥。自名啄木。
    饑則啄樹。暮則巢宿。
    無幹於人。唯誌所欲。
    此蓋禽獸。性清者榮。
    性濁者辱。
    晉武帝貴人左芬墓誌
    有的文章解釋說這是左芬以啄木鳥為喻,表明自己清高不群的品格和姿態。明代鍾惺的《名媛詩歸》中說:“詠物詩說性情妙矣!卻又以明達語與物理印證,唯杜工部詩獨擅其美,不知原本實在此。”給予此詩極高的評價。不過這裏順便提一下,江湖夜雨由於水平有限,對漢詩一向不大懂得欣賞。漢詩中除了中學課本中選的曹操的詩篇和有些樂府民歌外,多數讓江湖夜雨讀來都覺得如同啃大骨頭一樣,咬不動嚼不爛的。另外,江湖夜雨覺得漢詩之所以讓大家有陌生和隔膜感,除了時代久遠有“代溝”(漢詩中的一些常用字詞和現代大不相同)外,藝術手法上也沒有像唐詩一樣達到令人歎為觀止的高超境界。例如上麵左芬的這首《啄木詩》,江湖夜雨覺得後麵的“此蓋禽獸。性清者榮。性濁者辱”,這三句實在沒有什麼必要,如果砍去,反而更倒有餘味不盡之感。這裏當然不是菲薄左芬的才氣,而是當時的文風就是這樣,漢詩往往就是說的很直白,沒有什麼餘味,不像唐詩那樣藝術性極高。其實詩也是在發展的,有些人喜歡厚古薄今,常把前人說得如神仙一樣,其實也不盡然。左芬還有一篇叫做<鬆柏賦>的文章,意思和《啄木詩》差不多,都是借物喻人,比喻自己的高潔性情。這裏江湖夜雨就不再引錄了。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