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鄭旦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92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人物生平
    鄭旦是曆史上一位與西施齊名且同樣具有愛國情懷的剛烈女子。鄭旦好劍,性格剛烈。但多年來,西施是廣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鄭旦呢,倒是默默無聞,不為人知。
    約在公元前490年,鄭旦被越王勾踐選中與西施,教以禮儀,習以歌舞,獻吳王為妃,以迷惑吳王夫差,離間其君臣關係。她們臨危受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扮演了使者和間諜的角色。公元前473年,越國軍隊攻占了吳國都城姑蘇,滅掉了吳國。這在一定程度上,與西施和鄭旦的犧牲奉獻是分不開的。在家鄉人的心目中,鄭旦是永遠的女中豪傑。他們以她為榮,他們敬仰她。現今鸕鶿灣村仍以鄭姓為主,村北臨江建有鄭旦亭,以紀念這位愛國女子。
    相關經曆編輯本段
    與西施交友
    在諸暨火車站附近,穿過一段叫長弄堂的小巷,在一戶屋門緊閉人家的台階下,赫然出現四眼青石井口,湊近一看,原來這4個井口下的井水是相通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四眼井一直沿用到今,而且井水並沒有任何枯竭的跡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而且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兩千多年前,這裏曾是鄭旦和西施比
    美的地方。
    鄭旦一直想和西施做好朋友,所以到處說她是美女。因為西施常常自卑,所以鄭旦總是鼓勵她要自信起來。
    西施說自己腳大,鄭旦就幫她做長裙。西施說自己臉小,鄭旦就讓她照湖麵,說水裏的魚看到她的美而發現自己臉小就逃走了。西施說自己的眼睛不如鄭旦大,鄭旦就拉西施去照井水,說兩個人的眼睛在水中看上去就像四條魚,魚不是身體長就好看的,好比眼睛不是大就算美的。
    終於西施克服了自卑成了美女,願意做鄭旦的朋友了。
    默默無名
    現今諸暨坊間,普遍認為鄭旦長得比西施還要漂亮,在他們的心目中,西施與鄭旦是密不可分的兩大美女。采訪中,有一位諸暨年輕人表示,他非常喜歡西施,但同樣喜歡鄭旦。
    鄭旦的名氣為何沒有西施響亮?
    因為四大美女都是她這樣的人誇出來的,由於美女找不到朋友,所以誇出來的美女更有名氣。
    自古江南多佳麗,但產生過曆史影響的不是很多,有必要進行收集整理,像鄭旦這樣的愛國女子即使放在今天,仍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曆史文化如果沒有人物進行串聯,就是僵化和教條的東西。為此,他
    建議評選浙江古代四大美女,而他自己心目中的浙江古代四大美女除西施、鄭旦外,還有大喬和小喬。
    江蘇吳縣《太湖備考》及《香山小誌》載,鄭旦墓塚在吳縣黃茅山。但在諸暨人的心裏,鄭旦的香魂就一直紮根在家鄉的土地。現在的鸕鶿灣村已成為西施故裏旅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門。在這裏,有她與西施比美的四眼井,有村中父老為紀念她建的一座八角重簷的翼亭,還有她踏足過的古街和他們鄭氏家族的宗祠等。一泓清流,從鄭旦亭前瀠繞而過,歡快地跌入浣江。三三兩兩的婦女拍著木槌在江邊洗衣裳,鮮豔的色彩和款款的談笑聲一起流進水裏,閃閃爍爍。香魂依舊在,伊人夢中的故園美麗依然。
    鄭旦之死
    鄭旦與西施,是越王勾踐送給吳王夫差的一對美女。她們來自同鄉同村,入吳的職責相等,但鄭旦的命運沒有西施好。就連她的死,也始終是個謎。後人關於鄭旦之死,有多種文學的聯想。代表性的是
    三種:
    犯妒而死
    史書記載,吳王夫差見西施鄭旦大悅,收西施於姑蘇台,收鄭旦於吳宮。後鄭旦“鬱鬱不得誌,經年而死,夫差哀之,葬於黃茅山”,史官稱,鄭旦之死,乃“妒西施之寵”。台灣柏楊先生在他的《皇後之死》一書中這樣寫道——兩位美女沒有辜負她們所受的長期嚴格訓練,進宮後不久,就把吳王宮的其他得寵的漂亮小姐,統統擠掉;把吳夫差先生吃的死脫。不過,兩位美女之間,西施與鄭旦,美貌相同,生活背景相同,所受的教育相同,可以說沒有一樣不相同。可是,在吳夫差先生色迷迷的尊眼裏,卻有了差異,大概西施女士的調調正適合他的調調,他就也特別寵愛西施。相形之下,鄭旦女士就感覺到寂寞,美麗的女孩子最悲痛的是
    受到冷落,過了一年,她竟憂鬱而終。吳夫差先生難過了一陣,把她安葬在黃茅山,立廟祭祀。嗚呼,鄭旦女士這種下場,使人疑問叢生,可能兩位同是
    越國的美女發生內鬥。然而,無論如何,西施女士名傳千古,而鄭旦女士卻與草木同朽,默默無聞……然而,距鄭旦女士之死,已兩千四百年矣,僅此一見,又流傳不廣,哀哉。
    小說的鄭旦之死
    一。亂箭射死
    陳道明主演的《臥薪嚐膽》中,鄭旦被處理成亂箭射死。《臥薪嚐膽》劇本裏,越軍攻占了吳國,吳國城門被打開,鄭旦被亂箭射死。按劇本鄭旦應該是淚流滿麵,在掙紮的痛苦中死去的,表情有點猙獰。但陳道明說,鄭旦不要這樣的死去,臉上不要有那麼多的眼淚,她應該死的幹淨,死的淒美。就這樣,在陳道明的指導下,鄭旦之死這場戲達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鄭旦媚眼含悲,欲哭無淚地倒在亂箭當中,看了耐人尋味。這樣的處理果然保持了美人的美好形容,死得也算幹幹淨淨,但與“經年而死”的史書記載又大有出入。
    二。墜金而死
    就是將一顆大的金戒子吞進肚裏,自尋短見。小說《財神範蠡》裏將鄭旦描寫成與西施爭風吃醋,她得不到夫差的寵愛,寂寞中與夫差之子苟合在一起,偏偏夫差兒子是個色鬼,某天他碰到西施時又動手動腳,恰好這一幕被鄭旦看到了。本來想告惡狀置西施於死地的,不料弄巧成拙,夫差反而因此事而更喜愛西施了,怕自己的事東窗事發,隻好一死以求解脫。這裏的自殺又有兩種猜測:
    1。恐嚇而死
    鄭旦向夫差說了西施的壞話後,滿以為夫差在盛怒之下,必定要治西施的罪,最起碼也會從此冷落了她。卻不料夫差對西施更好了,幾乎夜夜專席,形影不離。而對自己則更加冷漠。許多天見不到大王一麵,偶爾見一麵,夫差連看也不看她一眼,鼻子裏哼一聲,甩手便走。看來是因為她對西施進讒,夫差已經對她懷恨在心。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使她羞愧難當。後來又聽說大王單獨召見了太子,嚇得日夜心驚肉跳,生怕太子供出他們之間幾年來的奸情。惶駭之下,隻好求死。
    2。因恨而死
    太子與西施的事情被父王知道後,也嚇得魂飛魄散,連續一個多月沒敢再到館娃宮來。她日思夜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人整個兒瘦了一圈。她認定太子是把她拋棄了,像丟棄一隻破鞋似的將她扔掉了。自古紅顏多薄命,癡心女子負心漢。看來這世上的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他們隻是把女人當作泄欲的玩物,哪裏有什麼情愛可言。她自憐自哀,終日以淚洗麵,最後到底自尋了短見。
    不管是哪種原因,鄭旦畢竟是死了。一個綺年華貌的絕色美人,就這樣香消玉殞,帶著對這個世界的幽怨和憤恨,魂歸九泉了。她死於男人,死於女人,更最終死於男人玩弄的政治。鄭旦之死,沒有換來一世的英名,也無法增補為革命烈士,無非是為“紅顏薄命”增加了一條鮮活的事例。我們的猜想,也僅能增添她生前與死後的悲涼。
    二。為夫差而死
    小說《春秋大夢》中鄭旦是剛烈的女子,充滿愛國情懷,時刻為越國著想,但因越王勾踐多次派人刺殺她們,不知不覺在暗中愛上夫差,最後因夫差“假死”而自刎。
    鄭旦墓塚
    江蘇吳縣《太湖備考》及《香山小誌》載,鄭旦墓塚在吳縣黃茅山。但在諸暨人的心裏,鄭旦的香魂就一直紮根在家鄉的土地。現在的鸕鶿灣村已成為西施故裏旅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門。在這裏,有她與西施比美的四眼井,有村中父老為紀念她建的一座八角重簷的翼亭,還有她踏足過的古街和他們鄭氏家族的宗祠等。
    一泓清流,從鄭旦亭前瀠繞而過,歡快地跌入浣江。三三兩兩的婦女拍著木槌在江邊洗衣裳,鮮豔的色彩和款款的談笑聲一起流進水裏,閃閃爍爍。香魂依舊在,伊人夢中的故園美麗依然。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