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大名妓第四:陳圓圓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671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人物簡介編輯本段
陳圓圓((1623年4月3日-1695年5月16日)(生卒年月有爭議,也有資料稱1624年-1681年),字畹芬,原姓邢名沅。中國常州武進(今江蘇境內)人。曾是姑蘇名妓,亦為清人張景祈所評選的秦淮八豔之一,後為明末山海關名將吳三桂妾,最終被李自成手下劉宗敏擄走成為其妻。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遂引清軍入關。康熙28年,陳圓圓在庵內一病身逝,被葬於商山寺旁。墓聯曰:“塵劫中不昧本來,朗月仍輝性海;迷障裏能開覺悟,淨蓮更郵汙泥。”橫匾為“圓光寂照”四字。
生平經曆編輯本段
蘇州名妓色絕江南
陳圓陳圓圓
陳圓圓
圓(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出常州奔牛公園內的陳圓圓塑像身於貨郎之家,少女時便豔驚鄉裏。因家貧父母將其寄養於經商的姨夫家中。圓圓冰雪聰明,詩詞歌賦,一點就通。時逢江南年穀不登,重利輕義的姨夫,將圓圓賣給蘇州梨園。圓圓初登歌台,扮演《西廂記》中的紅娘,人麗如花,似雲出岫。鶯聲嚦嚦,六馬仰秣,使台下看客凝神屏氣,入迷著魔。圓圓遂以色藝雙絕,名動江左。陳圓圓的母親早亡,從姨父姓陳。圓圓,傾國傾城,能歌善舞,色藝冠時,時稱“江南八豔”之一。崇禎時外戚周奎欲給皇帝尋求美女,以解上憂,遂派遣田貴妃的父親田戚畹下江南選美。後來田畹將名妓陳圓圓、楊宛、顧秦等獻給崇禎皇帝。其時戰亂頻仍,崇禎無心逸樂。陳圓圓又回到田府,田戚畹占為私有。一日吳三桂在田府遇見陳圓圓,一見傾心,後吳三桂納圓圓為妾。據傳李自成攻破北京時,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遂引清軍入關,攻破李自成,但陳圓圓卻下落成謎。有一說吳三桂為平西王,圓圓隨往,以女道士卒於雲南。
紅顏傾國——傾國名姬陳圓圓陳圓圓“容辭閑雅,額秀頤豐”,有名士大家風度。每一登場演出,明豔出眾,獨冠當時,“觀者為之魂斷”。父業“驚閨”,俗呼貨郎。母早故,育於姨母陳氏家,改姓陳,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戲曲家尤西堂少時“猶及見之”。陳圓圓“容辭閑雅,額秀頤豐”,有名士大家風度。每一登場演出,明豔出眾,獨冠當時,“觀者為之魂斷”。
才貌雙全
陳畫作
畫作
圓圓憑聰慧天姿也學得很快,不僅知書識字,還會作詩填詞。時昆山拍曲之風普及,楊知縣附庸風雅,常傳藝人至衙署唱昆曲助興,圓圓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學會唱曲,又兼嗓音圓潤,天生麗質,備受楊知縣青睞,他讓曲家為圓圓教習指點,使她技藝日精,名聲逐步傳出。
時有太倉籍榜眼吳偉業(梅村)赴京蒞任途經昆山,特拜訪楊知縣,於座中為陳圓圓所傾倒,欲收為妾。15歲的圓圓不為心動,為“雅拒”糾纏,便以昆山城中酒坊橋、通河橋、無不利橋出題為上聯“酒坊通河無不利”,稱若能對出,便願嫁為小妾。吳偉業雖對昆山景物熟悉,但一時卻無法對出極工的下聯,大詩人竟被難住,遂無顏再提納陳圓圓為妾。10年後,吳偉業依舊思念陳圓圓,寫下長詩名篇《圓圓曲》,記述陳圓圓命運,內有“金牛道上車千乘”句,指陳圓圓出自奔牛。此時,吳偉業再赴昆山,見城中有果老弄、管家弄、東太平弄,恍然大悟,遂對下聯雲:“果老管家東太平”,但此刻圓圓早被吳三桂所占,昔日才子佳人美夢已斷。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段傳說是附會,吳偉業認識陳圓圓應在崇禎帝寵妃田氏家的宴席上,《圓圓曲》中有“相見初經田竇家”之句可為證。
陳圓圓為奔牛鎮人,還有兩大硬證,一是清道光年間修《武進縣誌》,內中點名陳圓圓為本邑奔牛鄉人;二是清代光緒間武進籍進士錢名山曾作《摸魚兒》詞:“君知否?鄉裏風流掌故,金牛曾有神女。紅掌一代關興波,曾有梅村樂府。”
李自成一見傾心
崇李自成
李自成
禎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威震朝廷,崇禎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一說為田國丈)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憂慮之心,遂遺田妃的父親田畹下江南覓豔。田畹尋得蘇州名姬陳圓圓後,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隊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山海。田畹對農民起義軍整日憂心惶惶,便設盛筵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歌隊進廳堂表演。吳三桂見蘇州名姬陳圓圓後,神馳心蕩,高興得摟著圓圓陪酒。酒過三巡警報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對吳曰:“寇至,將若何?”吳三桂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未等田畹回答,吳三桂即帶圓圓拜辭。
衝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在其督理禦營的父親勸說下,將蘇州名姬陳圓圓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讓皇帝知道。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占,衝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李自成戰敗後,將吳三桂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殺死,然後棄京出走。吳三桂抱著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農民軍到山西。此時吳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蘇州名姬陳圓圓,飛騎傳送,自引吳三桂帶著陳圓圓由秦入蜀,然後獨占雲南。
可憐郎情薄似紙
順治
中,吳氏進爵雲南王,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托故辭退,吳三桂別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對吳的愛姬多加陷害冤殺,圓圓遂獨居別院。圓圓失寵後對吳漸漸離心,吳曾陰謀殺她,圓圓得悉後,遂乞削發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
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布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隻有淚沾衣。)
結局爭議編輯本段
在吳三桂所部和清軍的聯係夾擊下,李自成農民軍遭受重創,倉皇逃離北京,盡棄所掠輜重、婦女於道。吳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陳圓圓,軍營團圓。此後陳圓圓一直跟隨吳三桂輾轉征戰。吳三桂平定雲南後,圓圓進入了吳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寵冠後宮”(《十美詞紀》)。
吳三桂獨霸雲南後,陰懷異誌,窮奢侈欲,歌舞征逐。構建園林安阜園,“采買吳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為一隊”(《甲申朝事小紀》),“園囿聲伎之盛,僭侈逾禁中”(王澐《漫遊紀略》)。
關於陳圓圓的最終結局,眾說紛紜。
其一,入為官婢說。即言歸於清朝平定吳三桂有功的將領,如“諸姬紅粉皆官婢”。細想,其若在世,恐已年邁多病,未會收為姬妾。清朝更不會給吳三桂留下紅顏,定會將其處死。
其二,城破老死說。《庭聞錄》載:“城破,圓圓老死。”但當時的政治氣候,不會讓陳圓圓自然老死。
其三,城陷自縊說。《平吳錄》載:“桂妻張氏前死,陳沅(圓)及偽後郭氏俱自縊。一雲陳沅不食而死。”他書亦言陳圓圓自縊身亡。
其四,出家為尼說。《吳逆始末記》載:“當吳逆將叛,圓圓以齒暮乞為女道士,於弘覺寺玉林大師坐下薙度,法名寂靜。”(亦即陳圓圓因年老色衰,加之與吳三桂正妻不諧,且吳三桂另有寵姬數人,於是日漸失寵,遂辭宮入道,法名“寂靜”,“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天香閣隨筆》)。一代紅妝從此豪華落盡,歸於寂寞。)亦有言其死於康熙16年(1677年),年八十。此說法或有疑,吳三桂死於康熙17年,年67歲。陳圓圓比吳三桂大14歲。恐屬虛言。
其五,為尼病死說。意即陳圓圓先出家,在吳三桂敗死前已病死。持此說法之學者頗多。
曆史影響編輯本段
陳圓圓,雖遠不如梁紅玉英姿颯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傾倒了吳三桂,傾倒了劉宗敏,傾倒了大順王朝,也傾倒了許多年後的無數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敵悍滿,但吳三桂若不投降多爾袞,滿人最少要晚入關幾十年。所以說,陳圓圓以她個人魅力的影響著別人而改變了曆史。在隨後的日子裏,身負國賊之名的吳三桂以陳圓圓作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黃河、入潼關、克西安、平李闖、定雲南、驅永曆,可謂風塵仆仆,東征西伐,為清廷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紅顏禍水?
陳圓圓真該為吳三桂降清並導致此後267年中原被滿洲貴族統治的曆史負責嗎?非也。若從1644年的實際情勢去考察,可知此說皆妄。當時,崇禎帝已死,有三股力量在進行奪天下的博弈,即李自成的大順軍、包括吳三桂在內的明朝軍事勢力和關外的清軍。大順軍雖眾,但進入北京後即腐敗,已無戰鬥力,不可能建立穩固政權,失敗指日可待。明朝殘餘軍事勢力雖地廣兵眾,但後來的曆史證明,它們都不具備與清軍抗衡的能力,更沒有能站出來戰勝李自成、張獻忠和多爾袞的統帥人物,這是明朝長期腐敗的用人製度的惡果。反觀滿洲貴族中卻人才濟濟,不僅有多爾袞、多鐸、豪格等這樣智勇大帥,更有範文程、洪承疇這些漢族智士為謀士。還有,經李自成攻滅崇禎,京畿已殘破,經濟秩序已毀,吳三桂即使與李自成聯手,也無力阻止清軍入關。所以,縱沒有陳圓圓,吳三桂也守不住山海關,他不是戰死,便會投降,失敗是必然的。曆史已證明,吳三桂非史可法、張煌言式忠烈之士,他貪享樂、有野心,甘認賊作父,陳圓圓被掠,隻是他的投降本性觸動爆發點。
陳圓圓卷入1644年的國家劇變,完全是被動的、偶然的,個人根本無所作為,所以,她不應擔負“失國”之責,也毋須為吳三桂降清和引狼入室罪衍負責。但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汙水,還是使她百口莫辯,不得不背負著數百年也未還清的吳三桂“孽債”,實在是一個悲劇,這對她極不公平!
陳圓圓墓編輯本段
黃透陳圓圓墓碑
陳圓圓墓碑
鬆,1934年生,貴州省文獻研究理事和思州學研究會會長。主編《岑鞏縣誌》等5部誌書。“思州通”和“陳圓圓研究家”。一代佳人陳圓圓死後,世傳雲南、上海、蘇州都有其墓塚,但惟雲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塚外,其餘均缺乏真憑實據。而今,位於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曾經隱藏了300餘年的明末名姬陳圓圓的墓葬經專家學者近些年大量調查,神秘麵紗已基本揭開。本報特約記者今年5月和9月兩赴馬家寨,首次對外披露發現一代佳人墓地的曆史真相。
擔心株連九族,吳三桂後人隱居貴州數百年,至今仍然諱談“陳老太婆”陳圓圓。
《岑鞏縣誌·文物名勝篇》第834~835頁載:“陳圓圓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陳圓圓葬於思州城東北38公裏,今水尾鎮馬家寨獅子山上,鼇山寺南端。”另外還有:“……據考,陳圓圓墓碑上沒有直書其名,係對外保密而隱諱……馬家寨名為馬家,實際居住者全部姓吳,曆來自稱吳三桂後代,如今吳氏已有後裔1000多口。為保護陳圓圓墓,雍正年間立碑之後未進行重修。……據吳氏相傳,陳圓圓晚年住天安寺(又名平西庵)……留有皇傘、禦字簿、大刀、金銀等物。同時,馬家寨還有《七顆針的壽鞋》、《吳啟華藏身達木洞》、《襄子家屋場》和《馬寶護送陳圓圓》等傳說故事。”
既然墓碑上沒有“直書其名,係對外保密而隱諱”。那麼,陳圓圓的墓地當初是怎麼發現的呢?又怎麼論證出來的呢?
在貴州省岑鞏縣馬家寨,有一個地方叫襄子家屋場,曆史資料記載,該地名的來曆是以吳三桂父親吳襄的名字取得。除此之外,外人並不知道陳圓圓的墓地也隱藏在當地。
近日記者采訪了發現陳圓圓墓的當地古文獻學專家、思州(岑鞏古稱)學者黃透鬆。他介紹,1983年,貴州省文化局轉發國家文物局關於編寫《中國曆代名人名勝錄》的通知,要求搜集名人軼聞軼事,文件中點到與思州有牽連的吳三桂、張三豐、田佑恭和李白等人。當時任宣傳部副部長的黃透鬆第一次正式去馬家寨調查,希望找到傳說中陳圓圓的墓地。
遺憾的是,當地眾多的吳三桂後人一致反對公開這段曆史,幾經周折,也不願意透露他們稱之為“陳老太婆”的陳圓圓埋葬在哪裏。
其後人的理由是,“老祖宗吳三桂兵敗後,想留下吳家之根。後世子孫為免遭誅滅九族,逃難隱藏,才世代隱居此處。族人不願‘出賣祖宗’。”
陳圓圓墓暗藏鄉間,神秘對聯透露王妃身份。陳圓圓後人創“聶”字。
陳圓圓黃透鬆等調查者在尋訪的過程中,在馬家寨一名吳三桂後人的一處墓碑上,無意中發現了一副奇怪的對聯:“阭姓於斯上承一代統緒,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中“阭”字不知到底是“阮”還是“院”字,怎麼讀都不通,不知道隱含著什麼意思。
也許是黃透鬆等人的誠懇打動了吳家後人,經過反複做工作,吳三桂的一個直係後人吳永鬆老人才解除了思想顧慮,告訴他們:“阭”字是“隱”字的簡化,是吳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沒這個字。表示後世隱藏此處。
終於,在打消了顧慮的吳家後人幫助下,調查者得以在寨右邊的山凸上找到了根本不起眼的“陳老太婆”陳圓圓的墳墓。
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塊很不顯眼的小小石碑,碑腳已被泥土掩埋,上麵有一塊沒有山字形的碑帽,左邊有一塊石夾柱,右邊的那塊石柱已經不知去向,隻好用石頭壘砌撐起。
碑上陰鏤“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塗氏。孝孫男:仕龍、仕傑。楊氏。曾孫:大經、大純……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塊碑文都是繁體字,隻有一個簡化的“聶”字。
吳永鬆老人解釋說:“故先妣”沒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吳門”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蘇州人,蘇州古稱吳門,對外也可解釋為吳家。“聶”用的是雍正年間還沒有的簡化字,是吳家為隱蔽造的。陳圓圓本姓邢,後跟養母姓陳。邢有右耳,陳有左耳,“雙耳”代表邢和陳,一字雙意。“雙”字的繁體上邊兩個“佳”字,佳佳為好,花好月圓,暗喻“圓圓”。“位席”顯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個字連起來正好就是“明蘇州氏陳圓圓王妃之墓”。
眾多證據證實陳圓圓墓。為紀念護送陳圓圓的大將馬寶,將居住地取名馬家寨。
尋訪到陳圓圓墓葬之後,眾說紛紜。但專家經過研考堅持覺得馬家寨之說充分。因為吳氏擔心誅滅九族,至今未能留有文物,但這是應該理解的。
專家解釋
第一,吳氏秘傳對雍正六年石碑文的解釋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馬家寨後裔現已有1000多人口,還在解放前吳氏就已在社會上講明自己是吳三桂的後代。而在解放前,社會上乃至民國時期的教科書都講吳三桂是賣國賊。處於受人鄙視的社會壓力下,有人竟敢公開說是吳三桂的子孫,必然是出於一種親情;如果不是吳三桂的子孫,又何必去背黑鍋?而且今岩下楊氏原來是追查吳三桂後裔的,隻是未能查明上報朝廷,至今吳、楊兩姓還有仇恨,互不往來。
第三,據長房十一世秘傳人吳永鵬講,陳圓圓和吳啟華是吳三桂的愛將馬寶秘密從衡陽保衛護送,沿沅水、龍鼇河而到達達木洞(馬家寨背後山中、鼇山寺山麓)隱居一段時間,以鼇山寺為基地,康熙二十四年才搬到馬家寨一帶蘆葦地。為感謝和紀念馬寶大恩大德才取名馬家寨,讓子孫後代永不忘記。其實全寨姓吳,沒有一個姓馬。
馬寶墓的對聯“重壘土瑩人祖即己祖,複修石台若翁如吾翁”便說明了問題。這裏講的來源說法,與一些史載陳圓圓的晚年軼事不合,但與印鸞章編著的《清鑒》十分吻合。
《清鑒》載:“先是三桂婿胡國柱。見清兵壓境。國勢日逼。密謀降清。馬寶阻之。不聽。馳告三桂。值中秋節。三桂方擁歌姬。與所嬖陳圓圓。臨軒玩月。聞變大呼曰:吾事去矣。即氣噎仆地遽絕不複生。三桂既死。馬寶等既與諸將。迎三桂孫世番於雲南。至衡州。立之。改元洪化。始發喪。擁柩歸雲南。”
馬家寨地處偏僻,其後裔未必能見到此種書籍,可秘傳人介紹陳老太婆從衡州秘進思州的背景、路線如此吻合,也說明了陳圓圓魂歸思州的真實性。
第四,吳氏秘傳講的一些事與當地民俗有異。秘傳稱家史為“禦字簿”,而當地民間稱為“家譜”、“族譜”、“宗譜”、“堂記”等,大不相同。還秘傳有“皇傘”,交給吳××家世代保管,後因家貧拿來當被子蓋而毀,見者不少。又金杯銀筷被吳××家拿到野牛山親朋家收藏而失,被偷賣了。兩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繡球,1958年當廢鐵賣了,知此事的人不少。而且馬家寨吳氏男人個子高大,同吳三桂身體魁梧類似。有人說是基因所致。
文學詩詞編輯本段
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圓圓曲》。
陸次雲在《陳圓圓傳》裏稱讚她說:“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
劉建《庭聞錄》記載說:“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麵目見人耶!”
臨江仙。陳圓圓
傾國傾城顏色,傳奇夢幻人生。
江山飛絮伴伊行。幾多扛鼎客,策馬逐娉婷。
山海關頭明月,北京城內殘星。
雲南風雨淡紅英。來時應有愛,去日或無情。
——詩酒仙
臨江仙。美人痛
說甚傾城傾國,無非薄命紅顏。
一身無主幾時歡。方才為破涕,又作淚漣漣。
鐵馬金戈天下,改朝換代江山。陳圓圓成王敗寇盡兒男。因何將禍水,長與女兒擔?
——詩酒仙
永遇樂陳圓圓
千古江山,美人無覓,陳圓圓處。
絕世容顏,傾城傾國,引領風流去。
連天烽火,貪心霸念,魂斷未曾停住。
算身邊,紛擾過客,盡皆世上龍虎。
三朝人傑,何曾及得,座上吳郎一顧。
山海關前,北京城下,鐵騎飛馳路。
長河日落,乾坤變換,拍案尚聞金鼓。
噫籲戲,奇情曠侶,可堪罪否?
——詩酒仙
詠陳圓圓
大明氣數遊離間,闖王興師鬧翻天。
吳劉不爭紅顏女,十萬清兵怎入關。
——張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