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陌城。散記 【淺論古今千裏馬與舉薦製度】(寫給編輯)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77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在漢代的時候沒有科舉製度,出仕為官大多靠的是人脈關係和舉薦製度,而別人舉薦不舉薦你,人脈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麵看的則是你的名氣,而名氣這個東西,說靠譜也不靠譜的,畢竟名氣的形成種類繁多方式多樣,有名氣但不一定就適合被舉薦的領域,亦或者名不符實、徒有虛名。
而現在很多領域都有類似的情況,社會的發展使得交流方式更加多樣化,也大大降低各個行業的準入門檻,人脈的壟斷優勢被很大程度上的削弱了,更多的人參與到了更多領域的競爭,競爭過於激烈,很多時候同一個平台往往良莠不齊。大浪淘沙淘出的卻不一定是金子,不是所有伯樂都有那個時間和閑情去發掘千裏馬的,何況大多情況下並不是非千裏馬不可,八百裏也可以將就。使得一個很尷尬的情況出現了,很多人具備成為千裏馬的潛質,但是往往缺乏最終成長的條件鬱鬱不得誌而被歲月蹉跎成為病馬,對於千裏馬和伯樂而言、舉薦製度成為一種很必要的手段。
以網絡寫手這個行業為例,寫出的文字的發表方式大致歸為:文學網站、文學論壇、雜誌報刊、個人博客等等。在文學網站、論壇和雜誌報刊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是各式各樣的編輯,很多時候編輯就起到了伯樂的作用,(他們並不一定就是合格的伯樂,隻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情況下發揮著特定的伯樂的作用)想要讓你的文章順利發表和被推薦,第一個要過得就是編輯這一關,大多數編輯都是以自己的主觀喜好來處理稿件的,他們的主觀喜好就決定著你的命運,同一篇文章給不同的編輯得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少數編輯的結論並不能說明你文章的好壞,但實際上你不可能讓所有編輯都看完你的每一篇文章。
有一個很尷尬的現實:很多伯樂還不如千裏馬,他們成為伯樂靠的並不全是個人實力,其中還有人脈背景等各種因素,他們的個人素質決定了很多千裏馬的成敗,對於寫手而言這並不公平,但是事實上有多少事實是真正公平的呢?一個盡職盡守的編輯一天往往要處理很多來稿,這些來稿水平良莠不齊,他必須自己去分辨,決定是否通過和推薦。而他往往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真正費盡心思的去讀每一篇文章,品鑒其中的好壞,更何況還有一些客觀因素的存在,用自己的主觀喜好來處理稿件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並不是所有好的文章就符合編輯的胃口,編輯團隊的素養本身就不一致,好的文章被誤殺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舉薦製度就成為一種很必要的手段,名氣往往決定著編輯是否通過和推薦你的文章,有些名氣的作者在編輯眼裏,文章都是好的,這就是以人推文的效應,而在網絡上形成自己名氣的方式就更加的多種多樣了。
人才分類的其中兩種:一種知識型人才,一種是實踐性人才。而真正的千裏馬卻必須理論與實踐相兼備, 知識型人才往往需要通過很多時間去實踐才能真正把腦中的知識化為能量(財富)不至於紙上談兵、空有其表;實踐性人才往往也需要通過大量係統的學習去提升自己,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成係統的知識,於人於己都有利。
社會地位、圈子(人脈的壟斷優勢)限製了草根千裏馬的提升與發展、以及展現自己的舞台,他們的尷尬在於找不到方向或說出路(門路),缺乏伯樂的發掘和點撥。網絡媒體等各種信息交流方式的完善給了草根階級更多的機會,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更多的人成為競爭對手,尷尬的是很多並不合適的人消耗了太多緊要的資源, 往往使得有能力的人(千裏馬)找不到提升和發揮的位置,總會有人霸著茅坑不拉屎。有人為了利益而不讓位,別人就無法上位,使得矛盾就越加突出,這也是中國的一種社會現狀。有潛質成為千裏馬的人必須通過學習、提升、完善和包裝自己,才能更好的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基礎的夯實、樹立自己的風格、證明自己的方式/舞台,缺一不可。但是很多草根並不善於整合各類資源,包裝、完善自己的文字創意/作品,同樣也缺乏核心思想、缺乏係統的學習、缺乏有目的的學習,需要尋得伯樂指明方向,並幫助提升自己,以及提供更廣闊的舞台去展現自己,這是一個由淺入深、從外表到本質的過程。
大多數情況下,對於千裏馬而言,伯樂是必須的,而對於伯樂而言,千裏馬也是不可缺少的。舉薦製度在千裏馬和伯樂之間起著至關重要的橋梁作用,而名氣是舉薦製度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情況下都要名氣,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有名氣了大家搶著買,要是沒有名氣,那就真是狗都不理了。
後編:現如今,千裏馬的地位很尷尬,紛紛成為伯樂的搖錢樹,真正得到利益的卻是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