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陌城。90後 【卑微如我、隻為生存】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61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題記:有人可以幽默生活、遊戲人生,而我總是被生活幽默的人。
那些逝去的日子裏,
曾經的你我風華正茂,
意氣風發指點江山,
曾妄圖在這八萬裏山河留下自己的足跡,
曾妄想在這絢爛的曆史長河中留下輝煌的一筆,
如今記憶模糊,
徘徊在茫然之間,
可以回憶的隻有傷感的那些似曾相識......
曾幾何時,我們滿懷激情、夢想,帶著憧憬、美好的願望,在書桌前揮灑汗水,還記得那句“我們要做科學家”,如今想來多麼諷刺,為了生存而奔波的人沒有資格談論理想,我們所謂的偉大情操,也隻能停留在小時候。
我是個懷舊、戀家的孩子,很多人總是喜歡懷念小時候,對於過去大多抱著渴望遺忘的態度,是真的想要遺忘,還是害怕回憶、不敢麵對?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連麵對過去的勇氣也缺失、正視自己都不敢了?是不是所有的美好、渴望都是長不到的小孩,我們越加的成熟,確也越加的虛偽、空虛,不想長大,又道出多少人的無奈、悲涼。
曾經有人大批如今所謂的文學家、文人都太過功利了,已經沒有那種心憂天下的偉大節操,充滿了金錢氣息,腐朽墮落了,文人則駁斥:文人也需要生存。一句話詮釋了所有,又道出多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苦澀、蒼涼悲壯.這個社會已經變質了,我們不在存有所謂的高尚,隻是單純的為了生存罷了,我們是不得不被改變的那群人。
扭曲變質的社會,給我們帶來太多的傷害,都說80後墮落,90後腦殘,可笑至極,君不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什麼樣的家庭、學校、工作和社會環境早就怎麼樣的人和性格,人都是受環境影響的動物,有幾人可以意外?環繞在身邊的是物質橫流、物欲橫流,拜金主義至上的思想充斥著生活的各個角落,即使曾經單純的隻為學習的學校都被這種思想玷汙,那麼誰還有資格說80後墮落、90後腦殘?造就著一切的又是誰?誰才是真正的儈子手,把你我的單純湮滅,無處安放的青春使我們著真實的寫照。為了利益還有什麼不可以出賣,肉體、尊嚴有值幾錢?又有幾人可以在這庸俗的社會出淤泥而不染,堅持本我?為了生存什麼又不可以做?因為我們退無可退、無路可走。
曾聽聞3個90後的男孩子集體廣場自殺,兩人身亡,一人被搶救過來,我覺得活著的那個才是最悲劇的,他承受著這個社會給的傷痛,還有好友離去而獨活的愧疚,他的心靈一輩子也無法安寧,他們的內心世界想的是什麼?其實是我們草根階級,所謂的農民工第二代的真實寫照,我們是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又能如何?在這個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在如此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時代,處於相對貧窮階級缺乏有效的晉升途徑,而又深受城市文化影響的我們,不甘趨於貧困,想要更好的物質生活,這就是矛盾的根源,欲得而不得,造就了更多的心理落差和陰暗,於是不滿、嫉妒油然而生,愈加不滿而愈加的不甘,惡性循環。
貧二代和富二代的生活水平差距之大超乎我們的想象,平民為了生活而掙紮,而富人卻為富不仁,愈加加劇了這種矛盾。曾看到一則新聞,山西煤老板酒店一頓飯吃了20萬,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20萬對於大多農村人來說幾乎是半個輩子的累積,而別人一頓飯就吃掉了你半輩子才能掙到的錢,有幾人可以心理平衡?
前些日子(網絡)新聞媒體充斥的都是某某地農民為抵/製拆遷,不惜自焚,他們並不是釘子戶,是逼迫到無法生存才會有那種極端的思想,而且不隻一地兩地有這樣的事情,快成為熱門了...但是他們自焚換來的是什麼? 房子照舊被拆,補貼金寥寥無幾,除了如此嚴重的事件地方官員居然不被問責反而一路高升,當真諷刺,大多出了自焚事件的地方官都被晉升,搞笑至極,我不知道他們如果知道會是這種結局還會自焚不,一部部活生生的血淚史,訴說的是社會的悲涼和無奈,他們別無他法。
更加讓人氣憤的是很多地方的開發商居然草菅人命,連人帶房一起推倒,如此漠視他人生命,我不得不說他們的早就沒有了心肺,已經黑的腐蝕掉了,更扯蛋的是地方政府不作為舊算了,居然還有出動政府暴力機構去強推民房的,其中有多少貓膩和利益鏈條可想而知。我不知道是不是該慶幸我們家遠離要被開發的地區,不會有這種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