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周刊·初探曆史  010——端木賜香:曆史其實很有趣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432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32、鄭和下西洋
    六百年祭也許在中西交往史上實在沒有什麼可稱道的,也許是鴉片戰爭中英國海軍的威力刺激了我們的神經,總之,我們的曆史教材過分誇大了1405年開始的一場榮耀,這使每一個炎黃子孫,在提起1405這一年時,都不自覺得心生自豪,因為在這一年,中國的海軍(叫公費觀光團是不是更合適?)在一位小太監的帶領下開始縱橫整個東南洋,這個太監叫鄭和。老實講,本來這種自豪感就因為語焉不詳的教材及有關曆史記載的模糊而大打折扣,並且讓人心生諸多疑惑,時至今日,2005年又值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際,我發現,這種自豪感又有演變為亢奮的嫌疑了,證據之一:已經有人提出了“鄭和精神”這樣一個新概念,並賦予這一精神“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為國獻身、熱愛和平、睦鄰友好、熱愛祖國、維護主權”等諸多內容,鄭和精神這麼豐富,我怕把全國人民嚇傻!至於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幹涉別國內政,廢立錫蘭王國國王,把老國王阿烈苦奈爾逮到北京,讓他住大明的監獄,同時給錫蘭另立新君的事兒,大家就保持沉默了。這事兒若繞不開,就說那國王是個暴君,我們是什麼權大於什麼權,解放錫蘭人民來著…證據之二:光鄭和精神還不算,有人又弄出一個“叫板哥倫布-鄭和發現新大陸”來-英國海軍退役潛艇軍官、航海史學家孟席斯曆時14年,走訪了120多個國家、900多個檔案館、圖書館之後,提出驚人理論:鄭和船隊早在哥倫布之前72年就航行到美洲;早在達焚?/DIV>馬之前77年就繞過好望角;早在麥哲倫之前一個世紀就完成了環球航行;早在庫克之前350年就到達澳洲。據說孟席斯的新理論震驚了世界!據我看,世界沒有震驚,倒是我們中國人再次受到驚嚇,我專業學曆史的,學教材的過程就是受驚嚇的過程,時至今日,早就不怕一切驚嚇了。奈何有些心理素質較差的學人,已被嚇得有些恍惚了-長安大學檔案室主任趙秉中教授說:“這一發現是中國民族的驕傲,我們曆年來的中學課本和檔案資料上都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看來這一曆史要重寫,我們應當理直氣壯地說出來,不能讓別人將我們祖先的偉大功績磨滅,還曆史一個正確的說法。”
    趙教授嚇得有些恍惚的證據,就是他把美國佬的“鄭和到過美洲”改作“鄭和發現美洲了”。“到過”和“發現”,在文化史上,那可不是一個概念啊!玄奘同誌還到印度做過訪問學者呢,而葡萄牙人,16世紀末才到達印度的,那麼咱們再來個唐僧精神和唐僧發現?站在文化史的角度,即使鄭和踏上了新大陸,那也不能叫發現,叫夢遊還差不多。為什麼?因為整個中國到清朝時都愣不信地球是個球,愣把地球當張大烙餅,中國就在那烙餅的正中心。這種地理觀能發現個球啊!至於我們自以為是世界文明中心的文化觀,又導致我們從不發現別人,都是別人發現我們。也就是說,東方沒有發現西方,而西方發現了東方!
    至於有關“埋沒我們驕傲”的問題,我覺得還是挨打後的受虐心理的表征。單說美國吧,美國小學生的曆史課本裏,專門有一章有關新大陸之發現的,裏麵不擔提到北歐人,還提到中國人,都有可能在哥倫布之前到過美洲。如果說真有埋沒的話,那也是我們教材自己埋的,怨不得別人。但是我覺得,埋些也無妨,因為我們的中學課本裏,到處是祖先闊多了之類的記載,我恐怕大家驕傲過頭!大清就是個反麵教材,大清帝國的國情教育就是搞得最好的,上至皇上,下至臣民,即使一字不識的文盲,麵對外夷時,哪個不是驕傲得尾巴爬上了後腦勺?一旦哪個不肖子孫接觸了夷國文明,即使隻說人家樓高了路平了幹淨了,他在驕傲的國人心中,準是漢奸,中國兩個特大漢奸,一是郭嵩濤,二是嚴複。啟蒙學者不見容於當世,身後也淒涼,估計還是咱大中國愛國人士驕傲人士居多的緣故!
    我一哥們兒,研究鄭和研究得相當深,但他說自己參加鄭和研討會說出自己的觀點時,底下一片沉默。這種沉默我理解。袁偉時老先生身在中山大學任教,但是中山大學與孫中山的淵源,阻礙不了袁老的學術良知,他評孫中山,向來是“說真話,說自己的話”,但是這些話有人不待見。所以,沉默就算很不錯的待遇了。
    我於鄭和沒什麼研究,但是教著中國曆史,躲不開這節內容,教材上的思維又讓我產生諸多尷尬:
    (1)鄭和遠航的時間問題鄭和第一次遠航,時間在1405年,相形之下,西方人比咱差遠了,至少比咱晚半個世紀: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好望角的探險,始於1487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發現印度的探險,始於1497年;哥倫布第一次橫渡大西洋誤把新大陸美洲當做印度,始於1492年,麥哲倫環球,1519年開始。看看這張時間表,由不得咱不自豪,看看,咱這邊都歇菜了,遠方的南洋才剛剛開始!
    可以說,我們教材上最自豪的地方,就在這裏:時間上比西方人早!但是它解釋不了相關問題:早就值得驕傲嗎?教材上的這種意識導向老是弄得我一愣一愣的,它讓我以為,教材出版是由一群阿Q們泡製的,每個字縫裏都透著祖先闊多了的世界之最。我不知道別人如何感覺,反正我不能讀中國的曆史教材,見一個世界之最我就羞愧一次。
    我倒情願鄭和下西洋比西方晚些,甚至根本沒有,那樣一來,我們麵子上也好看些,碰上“為什麼不是中國發現西方而是西方發現中國”之類的問題時,我們也就沒有那麼難堪了!要知道,古代的中國越發達,現代的國人越沒臉麵啊!擺家譜也可以,但是拜托,把發達背後的致命缺陷告訴孩子們,別最後來一個“外國侵略”就完事大結!這叫學曆史嗎?
    (2)鄭和下西洋的規模問題。
    鄭和船隊第一次出洋,200艘大船,27000名壯士,簡直是酷斃了!好象世界上從來沒有這等龐大的恐龍隊伍,即使發動戰爭,比如英國來中國發動那可惡的鴉片戰爭,人家僅來了40艘船,4000兵,拜托,來打人時,最好多來些人馬,這樣我們戰敗了,雖敗猶榮。相形之下,美國獨立戰爭時,就比我們待遇高多了,英國派兵25000。至於西方的探險,那就寒酸得不成體統了:迪亞士出動,堂堂的葡萄牙王室也就給他配備三隻小破船;達伽馬出動,三隻破船變成了四隻,水手160人;哥倫布橫渡大西洋,西班牙王室搞的讚助,西班牙王室與葡萄牙王室一樣小氣,三艘船,87人;西班牙出手比較闊綽的一次探險,當是麥哲倫環球了,五艘船,260人!當然了,等老麥回去(當然不是老麥本人,半路上他就因公殉職了)時,隻剩下一隻破船和18位氣息尚存的人!
    西方的寒酸,襯托出了我們的風光!於是,時間早,我們驕傲;規模大,我們驕傲;次數多(七次),我們也驕傲。可是沒有人翻檢一下,那驕傲的背後,藏著多少難堪:政府禁止民間百姓片帆寸板下海,自己卻組織龐大的公費觀光團到境外四處招搖,政府招搖七次,竟成後人驕傲的資本了,豈非咄咄怪事!因為按這種邏輯,我們還可以接著驕傲下去,比如據有關資料,我國曆史上需要財政供養的人與普通百姓之比,兩漢為1:945,唐朝為1:500,清朝康熙時期為1:91;新中國成立之初為1:600人,1978年約為1:50,而目前卻是1:28。這樣一來,我們完全可以說,還是新社會好啊,古代成百上千的破草帽,才能養活一個大簷帽,而我們現在,28個破草帽,就能把1個大簷帽養得胖墩墩的!秦皇漢武做不到的,我們做到了!
    (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問題找建文皇帝?不對,朱棣還沒有蠢到這種地步:找人那有這樣大張聲勢的?連公安都知道便衣嘛!
    做生意?不對,哥倫布出門就是為了黃金,而他們背後的支持者-皇家,倆隻小眼也隻瞪著黃金,這種小樣兒,中國政府在國際外交舞台上從沒出過。所以,咱們七次下洋,七次賠錢,直到賠不起了才歇的菜!
    探險?不對。鄭和所經之地,所到之處,對中國來講,並不是首次。在此之前的宋朝海上貿易的交通主線就是從中國到南海諸國再到阿拉伯和東北非洲等地。元朝時,走得更遠,否則馬可波羅也不會來中國旅遊一圈的。總之,鄭和所經之路是前人走過的路,他隻是穿新鞋走老路、人多一些罷咧,所以,也不能叫探險!
    講政治?唔,似乎有那麼點意思!官方說法是這樣的:惠此中國,以綏萬方。翻譯成普通話,大致如下:世界上每個角落,都與我們的和平有關。我們要讓世界上的每個角落,都以我們的信仰與道德價值為標準,我們要用先進的漢族文化影響落後野蠻的夷狄文化,最後達到天下大同!這就導致中國的執政者一般具有胸懷全球的特質,這種特質是青蛙式的:上胸發達,嗓門發達,但是頭腦不發達,視力也有點差!
    (4)鄭和下西洋的結果之一:隻許官家下海,不許百姓造船,導致政府海外貿易萎縮。宋元政府在海外貿易中享受著很大的經濟利潤。比如南宋,國家每年從海外貿易中所抽的稅金就占全部商業稅的五分之一。有人說,南宋戰爭及賠款不斷,偏於江南一隅居然還能支撐一個半世紀之久,當有巨額貿易收入的一份功勞在內。到了元朝,海外貿易更是超過有宋一代,元朝的繁華,讓馬可波羅那廝口水流下三千尺,最終漂起一本名叫《馬可波羅遊記》的小書,逗引得凡是看過此書的西方人都開始流口水了。
    之二:如果說海外貿易之萎縮更多的是針對民間貿易的話,那麼鄭和式的朝貢貿易,也沒有使明政府在經濟上受惠。相反,它是完全的賠本買賣。事實上,中國的朝貢貿易本身就是賠本買賣。鄭和這次與眾不同的是,原先是蕞爾小邦上門來給咱進貢,現在是咱上門賜他們厚禮,對方所付出的代價跟上門來一樣:叩頭,接納封敕。當然,蕞爾小邦的國王一高興,想麵謝聖恩,鄭和幹脆把他們接來,二次出洋時,再把他們送回。這樣一來一往有接有送的,我們與南洋諸邦就很有些走親戚的意思了。我們曆史書上把這叫作友好。但是這種友好不能一直撐下去,內部有人批評了: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於國家何益。於是,這項費時28年的涉外形象工程終於在1433年,歇了!
    之三:也不能說鄭和下西洋沒一點好處,那樣太對不起死去的烈士和花去的金銀了。首先,皇家後花園多了各個蕞爾小邦進貢來的各種畜生及鳥類,當然還有奇花異石。其次,大明政府從上到下的政治虛榮心,一次一次的得到滿足。
    試舉例說明:1415年,麻林國獻一隻長頸鹿,整個政府官員包括皇上在內,集體亢奮得差點腦血栓,因為咱從沒見過長頸鹿這畜牲,就把它當作咱們想象中的吉祥動物-麒麟了!所以我們就自作多情地認為,天子有至德之至,那麼上天就降下了至德之徵,這是以德治國的碩果啊!
    之四:朱棣似乎預感到他之後的中國,會越來越衰的,知道中國遺民越刨坆越驕傲,越能增加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所以,他就給後人製造這麼一筆大額遺產。這不,鄭和下西洋的六百年紀年尚沒有來到,各相關慶賀活動已經開張了,而且我們大家夥還是預先捂上耳朵並做好相關心理準備-說不定又有什麼驚人發現了,比如鄭和曾到過大不列顛什麼的!
    最後,有關鄭和下西洋的評價,教材也是顛三倒四的說不清楚,沒有辦法,便常用“壯舉”倆字來概括。恕我不恭,這倆字,我覺得用到武則天那些男寵們身上似乎更合適!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