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續篇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04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別太認真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大度的胸懷,是一種參透世事的睿智。當然這個別太認真有別於上一篇“別太認真”,因為它已去除了引號,這個別太認真是真正的有價值的,並值得實踐的人生至理。
我是一個地道的“辯證主義者”,凡事不僅有黑有白,還有灰色。盡管我很討厭這種辯證,這種向“灰色”妥協的藝術讓我這完美主義者如吃蒼蠅般惡心。是的,主觀上我更喜歡亮劍精神,更喜歡“生如閃電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乎”,但客觀講辯證主義才是處事之王道,才是萬物循環之根本。且看存在五千年的太極圖就會讓人明白辯證主義的個中奧秘。
事物總有它的局限性,別太認真的處世哲學也有不適合的領域,就像上一篇文章提及的,他就不適合。然而在對於某些事情上的處理大可采取這種看似圓滑實則睿智的手段,比方阿Q精神,也許你會說阿Q是一滑稽的可憐蟲,我卻說在某種程度上阿Q精神是對人生的一種深刻領悟—何必太認真。給自己的身心放放假,回歸到純自然,脫去這張烙上了各種標誌的社會的皮,回到最原始人的情感,想哭就哭,想罵就罵,打不過就跑,用阿Q方法發泄掉不爽的心情,撇開什麼所謂的麵子,不用理會他人怪異的眼光,做回最原始最真實的人,不也挺好嗎?不必時時刻刻就想到我也是阿Q這樣一個傻×,我的人生也是一悲劇,不也挺好嗎?人要向前看,更要向好看。歌德說人生本質就是悲劇,如西西弗斯推著石頭上山一般,是在做著徒勞的工作,到頭來才發現石頭還是要滾下山腳的。我看這就要不得,當用辯證的哲學好好教育教育——不必太認真嘛,鑽牛角尖,和本來的自己過不去是愚蠢的,非要強迫自己要高出別人一等,要一生充滿本來不存在的價值,這才是真正和自己影子過不去的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嘛!
做事總要給自己的心靈留出一片空間,這樣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無論是大喜還是大悲,都能讓自己有守護那顆脆弱心靈的緩衝時間,能關鍵時刻把命運攥在自己手裏。
人的價值觀是不同的,你說是那個躺在海灘上曬太陽的窮人好呢,還是那個不斷工作希望年老時躺在海灘上曬太陽的富翁好呢?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同樣道理生活是拚命的好呢,還是優哉遊哉的好呢?
逍遙遊說得好: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舉世譽之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乘天地之正,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這就是大境界了,而別太認真隻是最初級的境界的一孔之見,是世俗人一點小小的進步吧。
猛然想到莊子這些聖賢,霎時就感覺到自己的文字好蒼白無力,就像蚊蟲在對著無垠的天空哼哼一般,實在可憐的緊。趕緊擱筆,留點時間回味一下高中語文課本,我看這樣更來的實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