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天山悟道 第四章 伏羲神獸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00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許久,傲風劍眉一掃,朗聲說道:“我天山派彙聚天下修道之英才,小到五六七歲,大凡有靈力之孩童,皆逃不過我們五人的法眼,這伏羲後人一定便在我們天山派中!”
此言說罷,餘人皆自豁然開朗,隻聽得白影緩緩沉聲道:“傲風說得不錯,我天山派人才濟濟,伏羲後人定在門徒之中。”
龍瀟眉目一張,忽道:“隻是我們天山派五峰弟子眾多,近萬人,要想從這茫茫人海之中找尋伏羲後人,那也真是大海撈針了。若能借助仙力,以法術窺探諸人靈力,自可省些力氣。”
玄玉道人聽了三人話語,思忖半晌,忽的眼光一亮,喜道:“崇和殿前的伏羲神獸已然沉睡了兩千年,當年伏羲先祖憑借神獸之力,將那十惡不赦的魔族無天封印於天魔山底,自此人間一派祥和之氣,這神獸也自沉睡了兩千年,至今未醒,倘若集我們五人之力,將它喚醒,此神獸通曉古往之事,靈力非凡,又兼有伏羲神力注入,與伏羲祖先淵源深厚,倘若由它辨認我派弟子,必當將伏羲後人找出。”
玄玉道人說罷,其餘四絕微微頷首,頗覺此法可行,琴幽眉目微蹙,臉露沉疑之色:“隻是……神獸兩千年未醒,集我們五絕之力,也不一定能將它喚醒,掌門有何妙法?”
玄玉道人微微沉思,燭光搖曳之中迎著他那蒼白的臉色,顯出他久經滄桑閱曆甚豐之態,良久,玄玉道人眉目聳動,忽道:“我派有一上古卷軸,相傳乃伏羲所著,卷中所刻皆是伏羲祖先的仙法道功,卷中或有喚醒神獸之法,待我將它取來,咱們略作參詳。”
說罷,玄玉道人口念仙法妙語,忽的身形隱沒,消失不見,隻一刹那之際,複又現身而出,手中已然多了一卷軸,微微展開,但瞧伏羲卷軸之上刻著密密麻麻的小字,字體迥然,超然若夢,每一句皆是金玉良言,皆是修仙悟道的絕妙功法,卷軸鋪在地上,五絕席地而坐,凝目細看,催動體內靈力,全神貫注於卷軸之上,五人道法精湛,已然窺至不凡之境,此刻展動仙術,隻一個時辰,便將此卷之上的妙法功用盡數了然於心。
這玄玉道人窺至悟空之境,而其餘四人則是窺至龍相之境,這龍相境界乃是天山派修行悟道的第七重境界,達至此境,便可化作神龍,遊於九霄,名曰龍神功。
五絕道行甚高,此刻參悟卷抽毫不費力,隻見五絕長身立起,臉露喜色,玄玉道人說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琴幽道:“神獸喚醒之法已然知曉,時間倉促,八年之期轉瞬即過,我們需抓緊時間,切莫讓那無天危害天下蒼生。”
白影道:“崇和殿外伏羲神獸若不蘇醒,我們便難找尋伏羲之後,集我們五人之力,當可萬事無虞。”
玄玉道人微微頷首道:“我們這便去喚醒神獸,待蘇醒之後,召集門眾,必可找出此人!”
說罷,踏步如飛而出,一瞬之際已然到了殿外,這崇和殿門前兩旁乃是白玉欄杆圍成的一方水池,左右各一,水池方方正正,平素實無異常,水麵如鏡,毫無波瀾。玄玉道人對著左邊水池沉聲說道:“伏羲神獸,你已沉睡了兩千多年,當年伏羲祖先借你之力,封印了無天大魔頭,可如今,那無天便要在八年之後重現人間,你若再不蘇醒,天下便將永無安寧。”
玄玉道人語聲激昂,仿佛是一個諄諄教導的仙人,四絕分站玄玉道人左右,凝目望著水池,這話聲一落,忽見水池之中冒起水泡,起初細若蚊聲,最終咕咕作響,響聲大徹,五絕見得有所起色,心中大喜,身形晃動之際,便將這一方水池圍在垓心。
琴幽口念咒語,纖纖玉手之中多出了一把七弦之琴,纖纖玉手搭在琴弦之上,一股悠遠深邃空靈之曲飄蕩而出,白影雙手微動,一瞬之際便已多了一支晶瑩剔透的玉笛,薄唇輕啟,笛聲悠揚。其餘三人俱都口宣咒語,雙目凝沉,大袖飄然,忽東忽西,忽左忽右,五絕個展神功,琴聲伴隨著笛聲,天地之間猶如隻剩下這空靈變幻的琴笛混合的天籟之音。
在五絕仙法催動之際,那水池之中聲響不斷,愈來愈響,直到最後,忽然一聲巨吼,一隻龐然大物鑽出水麵,似象非象,似龍非龍,似虎非虎,似蛇非蛇,全身鱗片發著萬丈精光,頭上兩隻鹿角衝天而起,非比尋常,兩隻龍眼瞪得直圓,無足無手,直如一條蟒蛇,大口如盆,一張一合,發著吼聲,直欲吞了五絕,它目現殺氣,渾身透著千般古怪,腥臭之氣充斥天地。
五絕大吃一驚,萬料不到這神獸竟然是此等摸樣,玄玉道人沉聲說道:“伏羲神獸,今此有一大事,望你相助。”
那神獸微微張口,直讓五絕聞出了一身惡臭,那神獸居然用人話開口:“老夫已經沉睡兩千多年,今日讓你這老道喚醒,不知有何大事一定要老夫幫忙的?”
玄玉道人道:“無天複出,天下巨變,若不找到伏羲後人,難解此患,老兄乃是伏羲座下神獸,當知伏羲後人的特點,故請老兄幫忙。”
那神獸微微頷首,眼珠一轉,道:“原來是你們應對不了,故而請老夫,既然你這老道誠懇至斯,老夫看在主人的麵上,便幫你們一幫。”
玄玉道人頷首稱謝道:“老兄果真爽快,若能解救天下蒼生,老兄這份功勞莫大,伏羲先祖定是欣慰之至,不知老兄有何妙法明辨伏羲後人?”
那神獸傾斜身子,略作沉思之狀,想了片刻,忽道:“兩千年前,我與主人征戰南北,天下妖魔聞之色變,主人身上的氣息我牢記在心,隻要在我身旁走過,便能聞出味道,若真是主人遺後,必可一聞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