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之後宮評論 十一 中國女皇武則天(三十七)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98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隨著時間的推移,來俊臣也越來越囂張,尋常百姓國家官員四夷酋長都不看在他的眼裏。他曾經看中了西突厥可汗斛瑟羅的歌舞伎,想要據為己有,就派人誣告斛瑟羅謀反。諸部落可汗酋長為了搭救斛瑟羅,都趕往皇宮割耳損麵向女皇訴冤,多達數十人。斛瑟羅因此沒有被立即處死,熬到了來俊臣被誅的那一天。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久視元年(公元700年)正月,斛瑟羅被冊為“竭忠事主可汗”,封平西大總管,奉命鎮守碎葉。其子右武衛將軍阿史那懷道也於704年被冊封為西突厥十姓可汗。
來俊臣被女皇誅殺的原因,是因為他一直打算篡奪皇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決定將諸武諸李一齊鏟除。來俊臣精心策劃了一場大陰謀,準備讓手下黨羽先誣告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及張易之,再誣告皇嗣李旦和廬陵王李顯聯同禁軍謀反。第一步棋還沒能下得了,就被一個打退堂鼓的手下將消息報到了太平公主那裏。諸武和太平公主對來俊臣的厲害早已領教,恐懼之下立刻提前動手,收集了來俊臣的罪證向女皇控告。神功元年(697)六月,武則天頒布《暴來俊臣罪狀製》,終於使殺人無數的來俊臣也被處以極刑。來俊臣被處刑後,屍體眨眼間就被仇家手撕口咬,絲毫不剩。則天時代酷吏曆史宣告結束。
除了“酷吏”,武則天所用的“循吏”其實更多,而且眾多酷吏幾乎隻充當打手,很少有誰能掌握行政大權,武周王朝的宰相群人數眾多,卻隻有兩個酷吏:傅遊藝與吉頊。
傅遊藝隻當一年多宰相就被下獄死;
吉頊雖是酷吏,但敢與諸武當麵爭吵,主張殺來俊臣,勸立李顯為太子,為人更象漢時陳湯一類。最著名的三大酷吏為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索元禮官止遊擊將軍(從五品上);周興官止尚書左丞(正四品上);來俊臣官止司仆少卿(從四品上),都隻能掌握刑獄,無法染指國政方針。這也是武則天時代雖然酷吏眾多、又經曆了改朝換代,國家卻仍然正常運行的重要原因。隻是世人知酷吏者多,知循吏者少,也算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看著姑母登基稱帝,武承嗣眼前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未來。他費盡心機等的就是這天,現在他要開始下一步:讓姑母廢皇嗣李旦,立自己為繼承人。這當然也是諸武共同的願望。
天授二年(公元691),武承嗣黨徒鳳閣舍人張嘉福派王慶之等數百人聯名上表,請武則天改立武承嗣為皇太子。表章遞上,立即引來了宰相們一輪又一輪的猛烈抨擊,也沒能得到武則天的同意。諸武當然怒火中燒,便勾結來俊臣編織冤獄,將右相岑長倩、同平章事格輔元及其它相關數十人都殺害了。
這一場冤獄,其實也從另一個側麵反映武則天心中的左右搖擺。人的天性使她更偏向親生的兒女,何況李旦一直以來都表現得溫馴聽話。但帝王的天性卻使她清醒地意識到兒女畢竟都是李唐王朝的後人,不可能將她勞心費力開創的武周王朝繼續下去。假如李唐王朝重振,自己的身後名聲很可能狼籍,假如武周王朝繼續,這種情形則不太可能出現。
猶豫不決的武則天隨後召見了王慶之,一見麵就問他:“皇嗣李旦是我的親生兒子,為什麼要廢掉他?”王慶之回答:“‘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如今已是武家天下,怎麼能讓姓李的繼承皇位!”武則天猶豫良久不能抉擇,遂命王慶之退下。王慶之好容易才當麵見到了武周女皇,又奉了諸武之命,一心想當個“保國功臣”,哪肯就這樣走掉,趴在地上又哭又喊誓死不休。武則天便將一張蓋上禦印的紙遞給他,說:“往後你要見我也不難,憑這個就能通過侍衛了。”
得到這張紙的王慶之及諸武如獲至寶,越發認為武則天如今的心思還有可乘之機。此後王慶之便頻頻求見,喋喋不休地向武則天請求廢李旦立武承嗣。終於惹惱了武則天,當王慶之再一次大搖大擺走到她麵前的時候,她下令身邊的鳳閣侍郎李昭德將王慶之拖出去痛打。
李昭德將王慶之拉出光政門,對聚在那裏的朝臣大聲宣布:“此賊欲廢我皇嗣,立武承嗣!”不用說,頓時引起群情激憤,王慶之的這頓板子也就格外實在,最後被打得耳目出血、活活打死。
趁著武則天被王慶惹惱、更偏向李旦的機會,李昭德向武則天進諫:“天皇(即高宗)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親生兒子。您既然得了天下,當然應該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怎麼可以放棄親生兒子立侄兒!自古以來,都沒有聽說過侄兒當了天子而為姑姑立廟的事情,當然更談不上姑父。如果您將天下給了武承嗣,天皇在天之靈隻怕再也得不到血食了。”
武昭德的話終於從根本上打動了武則天。也使武承嗣正位東宮的計劃遭到重大的挫敗。
武周王朝的政事逐步走上正軌。
長壽元年(公元692)的一月初一,武則天召見存撫使推薦的所有士人,無論賢愚都加以提拔。一時間官兒泛濫,世人皆笑雲:“補闕連車載,拾遺平鬥量;欋推侍禦史,碗脫校書郎。”事實上,這是武則天一條非常管用的帝王之術,在廣灑官帽之後,她再對眾人嚴加查考,不稱職的再加以罷黜甚至刑罰。而眼看女皇施爵大方,天下有才之人又非常動心,即使有些人嘴裏說得響當當,不願為女主所用,卻由不得心中羨慕,那身子也就不由己地走過來了。(一千年後的清王朝也照抄了這條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