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之後宮評論 八 文成公主(六)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02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回到拉薩之後,鬆讚幹布派使者向唐王朝上表謝罪,同時仍然不屈不撓地提出請婚。這一次,唐太宗終於點了頭,賞識這位年青讚普的性情,並承認吐蕃的實力堪配公主下嫁。
於是,貞觀十四年的冬天,雪域使者、鬆讚幹布的重臣大相祿東讚(大相即宰相。祿東讚又稱噶爾東讚)率領一百多位大臣騎士,帶著“一等金綠綾緞衣服”和“鑲嵌著紅寶石的琉璃鎧甲”等大量黃金寶物來到了長安迎請公主。
有了前麵這一係列的風波,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流傳“唐太宗六難求婚使”的故事了。
故事說,祿東讚麵見唐太宗的時候,前來求婚的有好幾國,於是唐太宗給眾人出了六道智力題,最後隻有祿東讚全部回答出來,這才最後敲定將公主下嫁吐蕃。
終於,祿東讚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貞觀十五年的初春正月,唐太宗李世民當著印度、波斯、格薩、韃靼等多國使臣的麵前,公開宣布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做吐蕃讚普鬆讚幹布王妃的消息。
大概是祿東讚把任務完成得太圓滿,智力題回答得太好,本身又是吐蕃國的大倫,唐太宗對他很是賞識,封其為右衛大將軍。最後還把自己的外孫女段氏封做公主嫁給了祿東讚。(見於《資治通鑒》,據說賞識的原因是“善應對”,難道說真有智力題?就算沒有智力題,兩國打開了一仗,貞觀群臣對吐蕃使臣的措辭中夾槍帶棒也是可以想象的,能應付得了確實要水平。另外還要做一個小小的糾正:太宗不可能有姓段的外孫女。唐朝隻有高祖李淵的高密公主嫁給了尚書段綸,假使真有賜婚,段氏也應該是李淵的外孫女)。
四、文成入藏
由於當時的吐蕃文化相對落後,唐太宗為文成公主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其中不但有各種五行經典、工藝技術、紡織農稼,還有醫學論著和醫療器械,而最珍貴的一件陪嫁,則是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唐太宗還派自己的族弟、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節護送公主。(據說文成公主就是李道宗的女兒?)
當一應事宜都準備妥當之後,貞觀十五年的正月,宗室之女文成公主便隨著吐蕃請婚使節踏上了西去的道路。那尊珍貴的佛像則供奉在一輛木輪車上,由力士嘉嘉拉嘎和魯嘎牽引,也和她一路同行。而這漫長的路途,成為富於想象和傳奇的路,文成公主所到之處,留下了數不盡的瑰麗傳說。
最著名的傳說莫過於青海湖的由來。高原上的藏族人向往遙遠的大海,高原上的湖泊幾乎都被他們以“海子”命名。在漢時它被稱為“西海”,藏名“措溫波”,蒙名“庫庫諾爾”,也被稱為“卑禾羌海”,據說它就是遠古的瑤池,也是中國曆代帝王公祭的“聖湖”,“青海湖”這個名字就是唐玄宗所封,他同時封青海湖神為“廣潤公”。
在藏民的傳說中,唐太宗為了不讓公主過於思念家鄉,特賜她一麵寶鏡,無論她去到哪裏,鏡中都能顯出長安的景象,還給她用黃金各鑄了日月之形相伴。當送親的車隊來到唐蕃分界之地、準備棄轎乘馬的時候,文成公主再一次從鏡中看了一眼家鄉的景象,為了能夠專心走好未來的人生,她沒有將寶鏡帶走。這麵留下的寶鏡便成了美麗的青海湖,那黃金鑄就的日月則成了日月山。她一麵走一麵流淚,流成了“倒淌河”,所以才會“天下江河皆東去,唯有此水向西流。”
林芝地區的門巴族,有一種女子披羊皮為飾的風俗,少女披羊尾和四條腿俱全的小羊皮、成年女子披牛犢皮或山頭皮。這其中的傳說也與文成公主有關。據說她入藏時,為了辟邪曾經身披獸皮,後來途經此地,將用過的獸皮賜給了門巴侍女,從此沿襲至今。
當然,文成公主留下的不僅僅是虛構的傳說,更多的是沿路留下的禮樂衣冠記憶。據記載,雍正年間果親王允禮曾經入藏迎送七世達賴喇嘛,就在雍正十三年二月朔日這天,在噶達地方的惠遠寺,這位見多識廣的皇弟欣賞到了一場令他瞠目結舌的古風舞蹈,並“目為愕眙,心神搖蕩”,打聽之後才知道,這是唐代公主入藏所留下的舞樂。
經過漫長的旅途,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來到了錯那(瑪多紮陵湖),鬆讚幹布也從拉薩趕來迎接。為了表示誠意,他穿上唐王朝的衣冠,以唐朝女婿見嶽父的禮儀拜見了送婚使李道宗,然後才領著新娘和隊伍返回吐蕃國都。
藏傳佛教認為,文成公主是天上的度母(菩薩)化身,因此當她帶著釋迦牟尼像來到的時候,吐蕃臣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典禮。傳說,文成公主到達拉薩的這天,是藏曆四月十五日,而這一天也是佛祖得道的日子,是藏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這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據說尼泊爾墀尊公主對文成公主所獲得的禮遇非常妒忌,於是設置了種種障礙,使文成公主和鬆讚幹布不能立刻完婚,時間長達將近一個月之久,虧得祿東讚從中周旋兩個女人才得以化解。(而另一種說法則是由於聯婚過程太曲折,吐蕃的大臣心有不滿,編造出種種理由阻撓,使兩人的婚禮推遲了一個月。而這位不幸成為反麵人物的大臣,竟是請婚使祿東讚。而作梗的理由則是不滿唐太宗的智力測驗。這就顯得更靠不住了。)
說到祿東讚,要單獨提出來講講。他是鬆讚幹布時期的重臣之一,立下了極大的功勞,而且做了多年的“大倫”(即宰相),兩位公主王妃墀尊與文成的求婚和迎請都是他做的使者。然而吐蕃“七賢臣”中卻沒有他的位置。這也許與他和他的家族過深地卷入吐蕃王朝政治鬥爭中大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