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那些妃子之皇太極卷 九 皇太極妃子之簡評孝端文皇後哲哲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49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孝莊秘史》鄔倩倩;《美人無淚》蔡少芬。
皇太極一生先後納娶過後妃十五人,這些後妃共生過十一個兒子和十四個女兒。自皇太極登上後金大汗寶座直至去世,共計十七年,在這麼長的時期內,作為中宮皇後的哲哲,在沒有生育男嗣的情況下,始終穩居中宮地位。根據這點來推測,她必定是一個平和端莊溫柔大度的皇後,不然皇太極早廢之。想皇太極專寵海蘭珠,可以為了她廢掉無辜的東宮福晉紮魯特博爾濟吉特氏(地位高於西宮福晉孝莊文皇後,即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又如何廢不了中宮哲哲呢?這說明,哲哲在皇太極的心裏,有很重要的地位,甚至說皇太極也愛著哲哲。不過他們之間的愛更傾向於知己之間的深厚情誼。哲哲的一生,可以說是平坦無波瀾,從大福晉做到皇後,始終都是皇太極身邊地位最貴重的人。
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正宮皇後。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時為國君福晉,正宮皇後,居中宮。清世祖時尊為皇太後。順治六年四月十七日崩,年五十一。順治七年二月葬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諡,諡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生有三女,皇二女馬喀塔即固倫溫莊長公主、皇三女固倫端靖長公主、皇八女固倫永安長公主,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萬曆四十二年,哲哲剛滿十六歲便遠嫁皇太極為妻。迎娶之際,皇太極率領部下從赫圖阿拉城(今新賓縣老城)出發,北行三百餘裏到達輝發部(今吉林省輝南縣境)扈爾奇山城,在此殺牛宰羊舉行隆重的迎親儀式和結婚儀式。天聰元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封哲哲為“大福晉”。所謂大福晉是主持親王家政的主婦,管理後宮一切事務,包括對其它側福晉及庶福晉(即妾)的管束。有時皇太極外出打獵也要攜哲哲出行。皇太極坐殿,哲哲有時與他左右而坐。哲哲所以受到如此重視,獲得大福晉的尊貴地位,並不完全由於皇太極對她的傾心,主要還是她出身於蒙古大領主世家,是清朝初期的聯姻製度的核心。當然清初婚姻製度非常重視門第高低。天聰初年,哲哲的母親從科爾沁來盛京看望女兒、女婿,皇太極均以大禮相待。崇德元年,皇太極廢除“四大貝勒並座”舊製,開始“南麵獨坐”,立國號“清”,稱帝。為正其名份,開始冊封後宮福晉,哲哲成了後金國君福晉,稱中宮大福晉。正式冊封五宮後妃,哲哲被冊封為清寧宮皇後,居中宮,是清朝第一位被立為皇後的人。在冊封大典上,皇太極授給她象征地位等級的《冊文》、“金印”,以及儀仗鑾駕等物。
《冊文》全文如下:
奉天承運、寬溫仁聖汗製日:天地授命而來,既有汗主一代之治,則必命匹配心腹視過福晉,讚襄朝政,坐立雙成,同立功德.共享富貴,此乃亙古之製,位守三綱五常,係古聖汗等所定大典。今我正大住典蒙天佑,得遇福晉係蒙古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寶,位出諸福晉之上,命為清寧宮中宮國君福晉。爾務以清廉、端莊、仁孝、謙恭之義訓誨諸福晉,更以爾賢德之訓,使天下夫人仿法。勿違我之聖意。
皇太極在位的十七年間,孝端文皇後主持內宮事務,很使皇太極滿意。每遇蒙古諸部來京朝賀,或送女來嫁,均由孝端文皇後率眾妃舉行盛大宴會,親自迎送。由於孝端文皇後的崇高地位,其親族亦受特殊的禮遇。她的母親科爾沁太妃屢次來朝,皇太極均以盛大禮節迎送,宴賞極為優厚。其父莽古思死後追封為和碩福親王,立碑於墓,封其母大妃為和碩福妃,使大學士範文程等冊封。
崇德八年,世祖福臨繼承皇位,尊哲哲為母後皇太後。順治元年,大清國遷都燕京,皇太後隨入關定居北京紫禁城。順治六年四月十七日,皇太後駕崩,壽五十一歲。逝後第二年將其梓棺運至沈陽火化,與清太宗皇太極合葬於清昭陵,即今沈陽北陵。順治帝為孝端文皇後撰寫了祭文。雍正、乾隆累加諡,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