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撚  心靈上的朦朧反思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22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心靈上的朦朧反思
    ——探索《望星空》中的思維故事
    戰士詩人郭小川的《望星空》創作於1959年,這一時期大躍進運動和反“右傾”鬥爭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劇烈,詩人被極左理論與現實生活的衝突所衝擊,同時被革命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所羈絆,所以在《望星空》中,詩人表現出在心靈上朦朧的反思,開始了一場“詩人”與“戰士”的角色扮演,在心理劇場中,掀起了一次意識上的鏖戰。
    郭小川的反思分為兩個方麵:一是自57年以來我們國家政治生活中一些失誤和文藝界“左”的粗暴批評在詩人心靈上的投影引起的反思;再則是詩人身為政治詩人,卻對國家的鬥爭政策感到疑惑和擔憂的反思。相輔相成,在《望星空》中,也外現於分別對星空和人間的讚美。
    《望星空》主要寫的是一個夜晚,詩人站在北京的街頭,向星空了望,麵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心中湧起了人生短暫的聯想同時描寫了詩人對無邊星際喟歎和折服。一開始,詩人寫道,“我能退縮嗎?隻有邁開闊步,/踏萬裏重洋;/我能叫嚷困難嗎?/隻有挺直腰身,/承擔千斤重量。”一組有力的設問,表達出詩人在仰望璀璨星空後,不免對人間的失望,但卻不願承認,於是用自問自答的方式開始自我提醒,“心房嗬,/不許你這般激蕩!……/此刻嗬,/最該是我沉著鎮定的時光。”一個“不許”、“最該是”則體現了詩人此刻已經開始不沉著、鎮定了。接著,郭小川沒能經得起這“不可思議的地方”的誘惑,沉湎於“詩人”的角色中去了,並開始了“詩人”唱主角的第一部分。
    在“神秘的殿堂”中,詩人開始了對“無邊無盡、浩浩湯湯”的星空的讚美,同時,用巧妙的藝術手段道出了並非自己獨有的真情,“我愛人間,/我在人間生長,/但比起你來,/人間還遠不輝煌。”此句中“不夠輝煌”對詩人個人來說,或許是“整風”運動給他帶來的精神上的苦惱,在50年代中後期,郭小川曾擔任中國作協的部分領導職務,他嚴謹忠實的完成上麵傳達的任務,悉心體味精神,由於曆史的限定性,他曾對文藝界的同誌聲色俱厲(丁陳“反黨集團”案);但在另一方麵,他深受人道主義等思想的影響,在他的心中又總有某種不安甚至因良心受到譴責而痛苦。致使他曾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設法以“思想批判從嚴,組織處理從寬”的辦法來解脫一些人。於是,在複雜的心緒下,詩人開始反思,“生命是珍貴的,/為了讚頌戰鬥的人生,/我寫下成冊的詩章;/可是在人生的路途上,/又有多少機緣,/向星空了望!”詩人願意為政治而歌,也願意“投入火熱的鬥爭”中去,但他不滿足於表麵上的政治鼓動作用,也想做一個“敢言人之不敢言,敢寫人之不敢寫”的詩人,二者是存在矛盾的並在一定層麵上不能調和,“機緣”就象征了他能表達個人對生活獨特思考和豐富感情世界的機會,而“星空“在這時則成為了他想要企及卻無法碰觸的寫作狀態。接著,詩人又開始反思,“在人生的行程中,/又有多少個夜晚,/見星空如此安詳!”當時郭小川在接到去作協擔任工作時是不願意去的,但迫於形勢,才勉強答應去工作兩年。他是怕陷入沒完沒了的行政事務和黨務之中,影響自己的創作。反觀他在詩中的反思,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身份,無法使詩人“安詳”。這時的星空似乎寓意更深,正是代表了詩人紛亂的內心。
    這時,寄居在郭小川內心的為政治而歌的使命感再次化身為英勇的戰士出現,郭小川也感到他的角色混亂,在集體與個人的鬥爭中,隨著郭小川的頓悟,以“戰士”的勝利告終。也把詩歌帶入了“戰士”唱主角的第二部分。
    當詩人回望人間時,看到“雄偉美妙的人民大會堂”,看到長安街兩側的燈光像“一座銀河般的橋梁”時,不禁感到星空是“天上人間”,不免虛妄,而現在的人間天上才是真正的世界,“一點都不虛妄”;宇宙“沒有生命”,而我們卻“思索著”。所以“麵對著你,我有資格挺起胸膛”。他不禁又開始反思,“是誰說的呀--/星空比人間還要輝煌?/是什麼人呀--/在星空下感到憂傷?”一句像極了對自己意誌不堅的自嘲和悔恨,“是的,/我錯了,/我曾是如此地神情激蕩!”則直接否定了自己。
    在結尾的部分中,詩人以鬥爭戰士的身份,熱情洋溢的讚美了祖國建國十年來的輝煌成就,極好的完成了他作為一名戰士詩人的任務,但也寫下了“大躍進”式的稍顯誇張詩句,最後,在“戰士”的暢想之中結束全詩。
    那郭小川的反思為什麼要用“朦朧”這個極不適合政治詩人的形容詞來修飾呢?我們可以從《望星空》的藝術手法來分析。從抒情方式來看,他不同於同時期政治詩人賀敬之那樣擅於政治激情的隻寫“大我”的抒情方式,而是選擇間接抒情,委婉的表達了他複雜的情感;從寫作手法上說,利用“感物詠誌”和象征的的手段,更是使全詩更具浪漫情懷;(對人間)“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對那個荒亂悖謬的年代,也是十分朦朧的處理手段。同樣,從詩的內容出發,也不難發現,詩人以自我心靈感受貫穿全篇,雖然政治集體情感戰勝了個人的情感,但兩股力量的矛盾從本質上沒有徹底解決,隻是過於強大的“集體意識”吞噬了個體中的異端。明明是為建國10周年所寫的頌歌,卻明顯的體現了感受與理念、詩學與政治要求之間的矛盾,這種感情也太過朦朧。
    通過剖析《望星空》內在真情實感與“左”頃政治理念的深刻矛盾,就能揭示出詩人在“左”頃路線影響下創作“抑製自我”“喪失自我”的苦痛和肯定自我否定自我的反思。《望星空》作為詩人心靈的重要外化表現,在一種朦朧的寫作狀態下,用類似意識流的手法寫出了真實思想情感,這種分裂的自我也許才能使我們更加深刻形象的感觸到那個並不遙遠卻深感陌生的時代,理解當時文人糾結卻依然熾熱的內心世界吧!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