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X.nn 關於、六道輪回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14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釋義
↓
輪回(Sasāra),是流轉之意,在印度是由奧義書時代(公元前七百至前五百年間)以下各派宗教的共通思想,其起於梵書時代(前一千至前五、六百年間),成熟於奧義書時代。此係依據業說而以為有情眾生之我是常住的,此我在生死流內,由其所作的業力,而連貫過去和未來,此即完成了三世因果之關係,同時也完成了輪回生死之觀念。初期的輪回思想,頗為樸素,以為輪回轉生的範圍,不限於有情的天、人、鬼神及一般動物,也可能遍及植物。佛教采納印度民族的通說,並經由禪定的體驗,而倡六道輪回或五趣輪轉之說,將三界有情眾生分作天、人、修羅、地獄、鬼、異類傍生等六道,有的略去修羅,成為五趣。如觀佛三昧海經卷六:「三界眾生,輪回六趣,如旋火輪。」大智度論卷十六說眾生輪轉五道,回旋其中。大乘心地觀經卷三:有情輪回,生於六道,如車輪之無始終。成唯識論卷四說,有情眾生,由四根本煩惱,輪回生死,不能出離。此等輪回觀念,是指生死無盡期,如輪無始終,而非將六道或五趣,依次排列如輪,周而複始之謂。輪回生死苦海無盡期,故盼以修道的方法,出離生死,超脫輪回,入於涅盤。大智度論第三十謂由於善惡之分別而分為六道。其中天、人、阿修羅為三善道,而地獄、畜生、餓鬼為三惡道。阿修羅本為波斯善神之一,到了印度,雅利安人則指其為惡神。黎俱吠陀十卷為單一惡神,到了夜柔與阿闥婆兩吠陀經中,指阿修羅為群魔。地獄思想始於吠陀時代,如黎俱吠陀說:「怨敵與盜,當入地下之底。」或稱無底之淵。百段梵書中更設有地獄種種苦。在佛教經典中地獄多少與設施多未盡相同。加長阿含十九地獄品謂:「金剛山外複有第二大金剛山,二山中間…不能以光及於彼,彼有八大地獄。」每一大地獄各有十六小地獄,合之為一百二十八地獄。其八大地獄是:想、黑繩、堆?、叫喚、燒炙、無間等。又如觀佛三昧海經第五觀相品:阿鼻地獄有十八寒地獄、十八黑闇地獄、十八小熱地獄、十八刀輪地獄、十八劍輪地獄、十八火輪地獄、十八沸屎地獄、十八鑊湯地獄、十八灰河地獄、五百億劍林、刺林、鐵網、鐵窟、鐵丸等地獄。此外,還有鐵窟、鐵丸、尖石、飲銅等各十八小地獄。再如楞嚴經卷八,說明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若諸眾生惡業同造入阿鼻獄。六根各造是人則入八無間獄。身口意三,作殺盜淫,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茲引佛教君友會王愛君文集「輪回」。
原因
↓
輪回是佛教的基本理論,認為人永遠處於生死循環狀態,循環的線路有六條,在哪條道上循環取決於活著時所做的善事和惡事。例如,做了惡事,死後下地獄受刑,刑滿後投胎變動物,動物死後的循環,再取決於它活著時作的"業"。所謂輪回,實際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轉,並不真的像輪子一般地機械循環。輪回的範圍共有六大種類,佛教稱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惡鬼道、地獄道,這都是由於五戒十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及十惡五逆(十善的反麵是十惡,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和合的僧團、出佛陀的身血,稱為五逆)而有的類別,五戒十善分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阿修羅三道,十惡五逆分為下中上三品,感生地獄、餓鬼、畜生三道。作善業,生於上三道,作惡業,生於下三道。
超脫
↓
蓋欲滅六道輪回之苦,則必先斷其苦因(貪、嗔、癡三毒),謂三毒猶如種子之能生芽,故眾生流轉三有(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不得出離,若斷滅我執及貪、嗔、癡,則諸苦亦斷。人處六塵境,難得不汙染,讀經見空性,漸得出泥潭。若能勤苦修,證得羅漢果,則得涅盤樂,不再有輪回。[《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分別善惡業報經》卷上、《觀佛三昧海經》卷六、《觀無量心品》、《法華經》卷一、《正法念處經》卷四十一、《南本涅盤經》卷十六、《大智度論》卷三十、卷七十七、《成唯識論》卷四]
其他
↓
1、輪回(IAST:Saṃ;sāra),做為一個宗教概念,較為世人所熟悉的是起源於婆羅門教,發展於佛教,但即使在歐洲亦有獨立的起源,即古希臘哲學和德魯伊教,而基督教把其發展成複活觀念。佛教認為,輪回是一個過程,人死去以後,“識”會離開人體,經過一些過程以後進入另一個剛剛出生的新生命體內,該新生命體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神。到達涅盤的境界就可擺脫輪回。這一過程中,一個人當下所存在的狀態稱為今生,前一個輪回的生命體成為前世,下一個稱為來世或來生。以佛教而論,眾生從無始以來,即輾轉生死於三界六道之中,如車輪一樣地旋轉,故稱“六道輪回”,至少要修成阿羅漢,乃至成佛,否則無有脫出之期,但不涉及靈魂之說。
2、涅盤(巴利文:Nibbāna;梵文:न;ि;र;्;व;ा;ण;,Nirvāṇ;a),佛教用語,意義是指清涼寂靜,惱煩不現,眾苦永寂;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遠離一異、生滅、常斷、俱不俱等等的中道體性意義。舊譯滅度。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
3、複活是指生命在死亡後再複生的意思。複活是很多宗教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