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西山古寺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02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大年初一的早晨,每家每戶最先打開門放爆竹。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
小孩子最喜歡的莫過於這天,因為吃過早餐便可向鄰居家拜年討紅包。
我家是個J省的某個偏遠小鎮的農村,依照家鄉習俗。這天會去西山廟祭拜。
此座廟宇,始建清康熙八年(1669),幹隆年間(1736~1795)重修。
原有大殿3間,菩薩殿1間,東西首各2間分別供有佛像,另有側廂2間;
後進3間供奉關帝和觀音菩薩,3間為齋堂。
抗日戰爭期間,後進部分被燒。
1955年前後,寺房全部拆除,建房供貧困戶居住。
1996年恢複開放,新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關聖殿、藏經樓、西山大帝殿、東西廂房、齋堂、寮房,建築麵積1892平方米,占地5。3畝。
大雄寶殿新塑18羅漢。
平時前來寺廟燒香拜佛的信眾以本地漁民居多。不過現在不同的是,求平安的人也會去那祭拜。
寺裏供奉著湖邊人家自己的“神”——三老爺。
聽家鄉的老人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圍湖造田前,西山寺(廟)前就是浩瀚的西太湖水,而三老爺就是保護漁家平安的“守護神”。
這裏生活在西太湖邊的人們,曾經世世代代以漁為業。在這過程中,與西太湖結下的深厚情誼不必言說,也留下了許多與“湖”有關的傳說。在西山寺的西角曾有一座“指津亭”,是給漁家指路的燈塔。在老人的記憶中,指津亭高四丈有餘,磚木結構,每晚由西山寺的廟祝在亭內頂端燃燈。這樣,夜航船就有目標,得以安全進港。
至於這位“神”的傳說有狠多種版本。
版本一:西山寺建於何時已無法考證,反正是西太湖邊捕撈魚蝦的漁民集資建成的。
三老爺本是一名叫作蕭耀興的平民,是個嫉惡如仇的人。
當時,西太湖周邊常有強盜出沒,一次,蕭耀興在與強盜奮起而搏時被打傷。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拜師學藝,練就一身好武藝,找到了這幫猖獗的強盜,最終將強盜製服,還一方平安。
就這樣,蕭耀興成了漁民們心中的“神”。
在他去世後,漁民們就為其立了塑像朝拜,祈求平安。
版本二:寺院裏供奉的三老爺是清朝的一位清官,為官時深得民心。有一次,三老爺親自到西太湖視察,準備為漁民製訂安全措施時,西太湖暴起的風浪將船打翻,三老爺溺水身亡。漁民們為了紀念他,便建造了西山寺。
版本三:在漁民中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如果在湖中行船時遇到危險,隻要朝著西山寺跪喊“赤腳黃泥郎救命”,船立刻平穩如常。據說,“赤腳黃泥郎”曾是蕭耀興的渾名,如果叫“赤腳黃泥郎救命”,這三老爺會立即趕來;而如果喊“三老爺救命”,這三老爺則要穿衣、戴帽、蹬鞋,把自己裝扮成老爺才來,這就耽誤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