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豐樂河畔  第九章 蘭牆圓夢(上)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92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黃山第一峰的紫霞峰下有一顆明珠,潛口。它是黃山的南大門。在屯(溪)青(陽)公路未鑿通之前,南來北往的人們,都要在此過往駐足。潛口南北向有一條全部用青石板鋪成的街道,長達三四華裏。街道兩側一律是徽派建築風格的青磚白粉馬頭牆,古色古香,店鋪鱗次櫛比。當年山裏人家出山時都帶來山貨在潛口集鎮上出售,又從這裏購進日用百貨入山。人來客往,熙熙攘攘,非常繁華。
    潛口以汪姓和楊姓居多。汪氏在明清兩代出了不少有影響的文人和徽商,明代在文學和軍事頗有建樹的汪道昆,傳說就出在潛口。近來又有人經過考證,認定“金瓶梅”的作者也就是潛口人汪道昆。而楊氏則屢出名醫,尤以兒科見長,至今仍有數人北京和合肥等院校從事教學和醫學科研工作。
    還有人經過考證認為陶淵明在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一月,辭去彭澤令而歸隱於此,作《歸去來辭》,以抒寫他脫離官場的喜悅心情和隱居田園的生活樂趣。陶淵明一名潛,而隱居亦即潛伏意,這裏又恰當黃山之口,後人為了紀念陶淵明,於是將村莊更名為潛口。
    就在這片鍾靈毓秀的一方寶地,紫霞山麓的潛口,有一座頗似電視劇大宅門中的大宅院,叫蘭牆,那是我憧憬和園夢的地方。沿著古老的潛口老街,在一家老豆腐店的轉彎處,沿著石板路折向西行,遠遠就望見一處寶石蘭色圍牆的大宅院,那就是潛口蘭牆。蘭牆從南到北約六七十米,東西約一百多米,整個院落有六七千平方米。院落中的主建築是一幢二進三開間的二層樓複合式住宅。毗鄰主宅的北麵設有供奉祖宗牌位的宗廟一處。
    住宅大門座西朝東,該宅大門居中,大門為石庫門。在大門前有一照牆,照牆上有鬥大的一個福字。象征吉祥如意、幸福安康。門頂上清水磚雕門樓,精雕細鏤而成,做工細膩,刀法嫻熟,不失為徽州明末清初同類建築中之精品。進入大門,再跨過中門門檻,直達天井,天落雨水通過水筧歸明堂。徽派建築的最大特點是四周外牆不開窗戶,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或幾個高高狹長的天井。這叫“五嶽朝天,四水歸堂”。造設天井不僅解決了通風采光的需要,而且古時徽州人認為水源即財源,聚水如聚財,還圖個“肥水不外流”的吉利,表明徽商的聚財思想。另外,天井還有另一層內涵意思,就是把人與天銜接起來,是徽州人“天人合一”的反映。跨過天井來到正廳。正廳掛著一幅六尺的中堂畫,《紫霞峰下消夏圖》,幾位長者在大樹下乘涼,一位坦胸露腹坐在石凳上,笑容可掬;一位站著在輕搖掌扇,一幅幽閑自得的樣子;還有一位望著不遠處的水塘邊上的二個牧童牽著二條大水牛,水牛正做著入水狀,看得入神;剩下的一位正蹲在地上逗著身邊的小孫女。樹上還有二隻蟬在鳴叫,一隻黃鶯正做著捕蟬狀。從樹葉和衣角的飄動狀看來似有微風吹拂。中堂兩側掛著一幅楹聯,上聯是“鍾鼎慶一堂春色”,下聯是“陶令詞千秋蘭牆”。正廳兩側各有廂房一間,天井兩側各有下廂房。正廳樓上設有樓廳,樓廳兩側各有廂房一間,與樓下相對應的樓上有下廂房南北各有一間。樓上臨天井四周為雕花綴朵欄杆,抬頭看,樓層臨天井四周的弧形欄杆雕花綴朵,玲瓏剔透,整個欄板猶如一隻巨大的花籃,喻示著“萬事如意”。欄杆後麵有飛來椅,還有個幽雅的名字叫“美人靠”,是古代未出閣小姐的主要活動場所,供寫字、畫畫、做針線。徽州明代還保留著喜歡住閣樓的習俗,因此樓上更比樓下寬敞。飛來椅邊上的房間是小姐的閨房,臨窗設立的是梳妝台,外人進家了,小姐要關上遮羞窗回避。從正廳的右邊門進入,首先來到裏屋。裏屋為當年的長子瑞鼎家炊事用房,在炊事用房北邊又有一小客廳,通過小客廳的右邊門,來到一套三間紫霞軒房,其中二間為書房,中間一間為小客廳。小客廳有《蒼鬆翠柏雙鶴圖》一幅,上聯“潛口苔痕上階綠”,下聯“蘭牆草色入簾青”。書房均設有雕花窗欞,小廳的格子窗台下有小花園,幾株翠竹映入眼瞼,顯得十分寧靜雅致。從長子瑞鼎的廚房向南,走下二級階梯,又有二套廚房,一套是次子瑞鍾家的廚房,另一套是四子瑞慶家的廚房,三子已早年故去。在廚房外麵有碾屋,牛馬廄和豬圈,還有一片花果園和幾畦菜園地。出後門,池塘邊上的綠竹,隨風搖曳;半畝池塘,放養蓮藕魚蝦,鵝鴨沉浮向天歌,水牛在酣暢淋漓嚎唱;塘邊水埠,少婦翁姑同洗滌,細聲嫚語,進出黃山的公路人行道上來往行人熙熙攘攘,談笑聲在空中彙聚在一起,將古老的宅第融入了新時代的文化氛圍。
    蘭牆汪氏在明清兩代都出有名人,至今還在激勵著後輩。新中國建立後,從蘭牆走向社會的兒女和他們的配偶及後代,就有數十人在全國各地。其中有為國家做出特殊貢獻的專家、古建築白蟻防治專家、文物專家、工程師;有工人、農民、解放軍軍官;有醫務人員、在小學和中學以及大學任教的老師、公務員等。還出了才女汪燕燕,就專為蘭牆寫作了數十篇精彩的文章,有的發表於黃山日報,有的發表於安徽日報等報刊。這些作品有的曾獲得大獎。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