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我的童年 第四章 黃村雷祖廟會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14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黃村都要舉辦一場雷祖廟會。
黃村的地形酷似一隻葫蘆瓢。東北至東南向是蜿蜒的高簾山,緩緩地抵達水口。西北麵背靠朝陽嶺,緩緩地伸向東南也抵達水口。發源於高簾山和朝陽嶺的兩條小溪緩緩從村子東西兩側注入村中的荷花塘。荷花塘水從玉帶橋下流往水口,在河下橋彙入布射溪。在玉帶橋上建有一座雷祖廟,離水口大約裏把路。左邊是社屋,中間有一條石板路通向水口與村外大路相連。兩廟之間有一道牆和一個園門洞相接,這就是村口。門洞上方書寫著八個古樸蒼勁的大字:出村方向的上方書寫“左之左之”,進村方向的上方書寫“右之右之”,這是由村中一位著名舉人後代吳子雲老先生所書。出村的人抬頭看到的是左之左之,進村的人抬頭所見是右之右之。究竟是何含意,我小時問過不少人,他們告訴我,那不是寫得明明白白嗎?左右方位也,左邊就是左邊,右邊就是右邊!隨著歲月的流逝,閱曆也在增長,再來研讀左之左之和右之右之,猜度吳老先生題字的用意是:祉盼進出黃村的人,做事得心應手,處處順利!也就是左右逢源的意思。近讀左傳襄公十年《公至自伐鄭》附錄左,“範宣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翻譯成現代漢語是“天子所讚同的,也就是我們國君要讚同的,天子所反對的,也就是我們國君要反對的。”如果引伸開來,在向世人陳述古老黃村民風純樸,知書達禮,竭誠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光臨。可惜吳老先生早已作古,無法證實書寫者的原意,這就給我們留下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靠社屋的西邊牆角,左之左之的園門洞的左上方的一處高地上,有一株四五人合抱的千年古銀杏樹,高達數丈,伸展的枝葉覆蓋著社屋和雷祖廟以及周圍數畝田地。入夏,掛滿翡翠般果實的銀杏樹翠綠欲滴,遠遠望去,宛如天仙飄逸而至。據傳是當年黃村吳氏始祖親手所植。
正值大伏天,在濃蔭蔽日,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的銀杏樹下搭起戲台,雷祖廟會上唱起“銅盆”,引來上下三村,四麵八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還有肩挑小販、擺攤的、賣點心的,十分熱鬧。唱“銅盆”的鄉俗或許其他地方也有。說起唱“銅盆”,是由當地會吹拉彈唱的十幾人坐在台上唱折子戲,文場應有盡有,隻是不上武場,也不化裝,與現在離退休的老大爺和老大娘在公園裏的即興吹拉彈唱,自娛自樂十分相似。
我家住在嶺後山莊上,從六七歲開始,年年盼望六月二十四這一天,起大早翻山越嶺趕到黃村,叫一聲祖母,就急急趕到戲台下。那裏早就有許許多多大人和小孩了。
唱“銅盤”,究竟唱的是那出戲,一點也回憶不起來了,當年也沒有心思去理會,隻是湊熱鬧和貪玩罷了。
前些年回家鄉,尋覓童年的足跡。社屋早已拆除,在原址建成了鄉村衛生院;雷祖廟大概在掃四舊時就已經掃除了;左之左之和右之右之也已經不複存在。值得慶幸的是那株千年古老的銀杏樹,依然枝繁葉茂,鬱鬱蔥蔥,高大挺拔,直插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