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壓迫,沉重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07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壓迫沉重
    —我感覺正在接近窒息讀《文化苦旅》之《道士塔》有感
    這是《文化苦旅》的第一篇文章——《道士塔》這一篇文章我基本上是壓著心跳,強烈抑製著內心的憤怒與狂熱讀完的。會流淚,會朝天怒吼?我給不了答案。
    曆史上的記載,王道士——敦煌石窟的罪人,可我確並不完全這樣認為。
    也許,也是受餘秋雨先生書中一句話的影響,這可能是一部分因素,反正我是並不完全讚同的,曆史把罪人這一頭銜給了王道士,盡管王道士的確讓中國燦爛文化的濃縮流諸於國外,通俗點講就是肥水流了外人田,但是世界萬物都是有兩方麵的,不可以一概而論。
    正如曆史給的交代,我憤恨於王道士—這一介平民所作的事,為了這麼點蠅頭小利,就讓外國的運輸者們不遠千裏,長途跋涉來到了敦煌,把屬於中國的璀璨一點一點搬走,盡管被他們交易走了,但是這種跋涉精神還是可嘉的,這難道就是書後有一篇所說的一種獎勵?“它執意要讓每一個朝聖者,用長途跋涉的艱辛來換取報償”。可能有點牽強附會吧。
    就算農民出身,就算沒有文化知識,就算一點也不懂價值,那他留心點,大致也能估摸出那麼點吧!何以見得呢?便是外國學者不遠千裏來換取這些文化精粹。我真的十分氣憤,都能噴一口血了!
    且不說王道士這庸笨的農民,再來看看這個偌大中國的無能!
    五千年,浩瀚華夏,如此輝煌,如此浩大,竟然這麼點小小的文化無處容身。算不算也是一種曆史的悲哀?正如書中所說“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淒豔的晚霞。那裏,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就像在本來好好的一塊皮上,硬是割開了一個口子,血淋淋讓鮮紅液體流下來,一滴,一滴。。。。。。渲染了整個西天。
    那麼,下麵我就要來解釋為什麼我不讚同曆史的觀點,假設:如果外國學者沒有來,一切國門之外的環境因素全部排除,那麼中國絕對,至少敦煌的文化極少有可能麵臨曙光,不是任人“踐踏”成了純屬送禮充門麵的替代品,就是石沉大海,沒有見光的一天,而且風沙越來越大,被埋的也就越來越深,然後,他便不再存在於世,敦煌不在了,這次文明消失了。。。。。。
    其實,我根本不能說偌大中國的不是。中國這塊國土生育了我,並且從我出生開始也將一直到我生命結束一直哺育我,給我做人的知識,教我成長。但是我還是憤憤於心。讀著《道士塔》這篇文章,我心都涼了,好絕望。《文化苦旅》真的不是意義上的文化苦旅啊,讓人心情沉重,我覺得我還讀不透,在作者強有力的文字功底下,我一定還有很多讀不透,我僅僅隻是理解了字麵意思。
    中國文化,五千年,究竟還有多少沉重為世人所不知呢?沉重,沉重。。。壓迫,沉重。。。我放下了手中的筆,失神看著窗外。。。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