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千秋傳承D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87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一七九。汝今徹也
    二更過後,慧能便悄然出門了。
    一輪當空,天地靜美,在去祖室路上,慧能內裏雖也有所揣度,但眼目仍為仲冬夜色深深吸引,因此徐徐腳步時而為頭上浩光駐足、時而為四下曼妙躑躅……
    夜半廓落裏,祖室透出的燈光越來越近,
    而輕步門前正待伸手,“吱呀”一聲,滿室金光更攜盈盈暖意頓傾慧能。
    “來呐!”
    大師的小聲,難掩內裏滿滿稱意。
    “師父!”
    慧能由衷感念之際,忽覺大師裝束與前明顯有異。定晴一看,原來所披袈裟自己從未見過。
    “汝偈深得《金剛》之旨!”
    掩門坐下,五祖開口便讚歎不已。
    “師父,此經與弟子”宿昔有緣”(1)。
    弟子於老家”一聞此經,心即開悟”(2)。
    當知大師”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3)廣大法門時,便意有所決了。
    而此後山外山裏,弟子於此經更是多有受益。”慧能於祖直言。
    “既如此,能否說說此經大意?”
    五祖迅速轉入了正題。
    “師父。
    此經透言”凡有所相,皆是虛妄”(4)以破法我牢執之無明,更喝著相修佛之邪行,並由此著落無住生心啟人成就百年一己之是名。”慧能脆快了當。
    五祖聽了,內裏欣然,於是勘問更加具體了:
    “那”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5),汝作何解?”
    “師父,弟子是這樣理解的。
    因緣生法,法法空寂,百年存在,一切終將寂滅清淨。
    覺此世界人生本相,於因緣之中不執不著,即是無為之法。
    而一切寂滅清淨之中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不但在人空寂所覺,更在其不空所為,故無為法便有了三乘區別。
    那有為法裏世人所為,從根本上雖是法我有執,但有些人於有些事中那自覺不自覺拋卻私心雜念專一專致及無畏無懼,不僅也自性清淨、萬法空寂一時殊途同歸,更其有所成就決定之因。
    所以,
    世間出世間”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所以,
    弟子體會那差別所在,不僅在人於諸法實相覺悟是否自覺,更在人於佛法宗旨及一己百年自心自性所識透與不透、徹與不徹。”
    “說得好!
    人為聖賢,當在所為。
    而所為功德因緣,唯萬法寂滅之中“即自見性”透徹百年。
    慧能哪,是不是《金剛經》因此方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6)?”
    五祖大慰不僅感慨由心,更是滿懷期待於慧能進一步導引。
    ——對呀!
    因緣生法,法法空無自性,一切夢幻泡影,一切終將寂滅清淨,因此那我存在、我寂滅之中佛說“應無所住”;
    因緣生法,又法法是名,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在所為,因此那我寂滅、我存在之中佛謂“而生其心”。
    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心的著落,不僅在人空寂所覺,更在“即自見性”透識之中成就生命。
    因為法法緣起,本無自性,一己自心自性當然根本清淨;
    因為一法緣起,萬法具足,一己自心自性亦整個世界更獨自天地完滿無缺;
    因為緣來緣去,唯緣而已,一己自心自性,又豈生生滅滅;
    因為生即是滅、滅即是生,一切生滅之時之中,一己自心自性如磐如山,不可撼移。
    萬法唯識,心生法生,故自性能生萬法,覺悟抉擇全在一心。當然,此間”善用即佛用,惡用即眾生用”(7),一切由心之中無執無著更自性成就,全因全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想到這裏,慧能望著五祖那殷殷目光不由脫口而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8)”
    說了,更是起身於五祖納頭深拜。
    “汝今徹也,堪當弘法大任。”
    五祖邊言邊緩緩解下身上袈裟在給慧能披上之後更是囑托莊嚴:
    “”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9)”
    話音一落,便雙手扶起慧能,隨即解下剛給披上的木棉袈裟包好再奉慧能:
    “”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10)
    雖”衣為爭端”(11),得之”命若懸絲”(12)。
    但汝為行者,又是獦獠,此衣也可為弘法因緣。
    他日若法席盛化,此衣”止汝勿傳”(13)。
    汝當速速南歸,隨緣開法,好自為之。”
    說了,又迅疾拿出一早準備好的包袱交與慧能:
    “這是兩身法服,兩雙鞋襪,一件夾衣,還有一點兒銀倆。趁現在無人知曉,吾送汝下山,以避禍端。”
    話音未落,五祖便熄燈關門,即引慧能上路了。
    ——如夢如幻!
    這一切來得太陡了吧……
    求法黃梅,雖是有心,也有預感,但當大師真把象征祖位木棉袈裟剛給披上卻又即刻解下之際,慧能一時怎麼也適應不了這莫測突兀驟然——
    適才還一無名行者,現已祖位在身。
    袈裟上身未熱,瞬間又要亡命南奔。
    慧能意緒波湧聽著大師、看著大師,不知怎麼應、不知怎麼做,就這麼恍恍惚惚不由自主跟著大師出門並朝山下奔去……
    ———(1。2。3。8—13)。《壇經,行由第一》;(4。5。6)。《金剛經》;(7)。《壇經,付囑第十》;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