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華僑”翻譯很蹩腳張燈結彩迎貴賓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10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桑瑪亞苓彎腰鑽出車後門,那虎背熊腰,金發碧眼,白皮紅肉,全身異國風光的裝束,1。98米的個頭,讓所有人瞠目結舌,大開眼界,小小的“的士”竟載得了那麼大的人物?
    整個村莊男女老少,隻是從影視裏見過外國人,如今活生生地站在麵前,肉墩墩的,大家一聲不吭地行注目禮。膽小的兒童趕緊扒開母親的衣襟貼近肚皮,遠遠地瞪著。個子高一點的小孩,或在挨挨擠擠的人縫裏鑽來鑽去,或站於高處,或爬上樹杈先睹為快,然後比比劃劃,津津樂道,仿佛動畫片中的魔獸突然跳出了電視。
    天挨黑四周模糊不清,大電還沒有來,早已備好的15匹馬力柴油機,轟隆隆地響起。奇怪的電流就由這台機器開始運作,通過電瓶,經過電線,流進燈泡,將室內室外照得賊亮賊亮,夜如白晝。
    潘宮玲的屋子早已布置得有條有理,煥然一新,走廊裏吊著四個紅綢西瓜燈籠,胖乎乎的身體,彩須飄飄。門框上新貼了大紅對聯,秦瓊、敬德兩位武神,耀武揚威,左右把守。窗戶重新刷了鐵紅色油漆,光彩奪目,隆重熱烈。
    後院新打了一眼壓井,那水初次出來明晃晃,亮晶晶,沉澱數小時後表麵油泛泛一片,五光十色,底下混濁得像馬尿,喝起來更是難以下喉。聽說這馬尿比藏汙納垢的坑塘水少農藥,少細菌,少汙染,況且能夠方便,贏來派頭,得來聲譽,潘海慶毫不猶豫上了項目。
    庭前院後張燈結彩,室裏門外笑語喧天,仿佛大戶人家娶新媳婦。潘宮玲的姨父宋西平,一副小人得誌的嘴臉,高高在上的派頭,發號施令,張羅吆喝,隻等出租車出現,一聲令下,點燃的銃藥呼嘯聲起,直衝雲霄。接著轟天雷、電光鞭、彩珠炮噼噼叭叭,震耳欲聾,煙霧浮了一層,輕飄飄恍惚不定,空氣中充滿好聞的火藥味。
    眾人目睹漂洋過海的貴客,蘇江北、桑瑪亞苓欣賞田園風光,房舍村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老翁孩子。竹竿上高高懸掛的招魂幡引起小兩口好奇,神龕前兩支巨大的蠟燭讓他們產生興趣。桑瑪亞貢輕聲用英語同男朋友嘀咕:“神神秘秘,那是在幹什麼?”
    雖然受過父母熏陶,蘇江北對稀奇古怪鄉俗,從未見過的農具、生活用品、親戚稱呼,同樣茫然無知,張口結舌。龍立成人五人六,穿西裝打領帶,頭戴港式大氈帽,巴不得在父老鄉親麵前買弄一番,同樣用英語很“華僑”地解答疑惑,“等會瞻拜外公外婆,入鄉隨俗,你們要有思想準備。”
    蘇江北從書籍中領略過華夏文化,佛法道教,敬奉長輩的禮儀知識,連聲應允,“我明白了,謝謝指點。”
    桑瑪亞苓好奇心強,尤為關心,“翻譯先生,我們一點也不會呀?”
    食草男外語流利,安慰道,“表嫂別緊張,舉行禮儀會有其他親戚參加,你們留心觀察,跟葫蘆畫瓢就行。”所有圍觀者大眼瞪小眼,如同看神仙打架,奇怪龍立成同他們嘰哩哇哩,揮灑自如,知道那是在翻譯。
    當時農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連小學師資質量良莠不齊,時有濫竽充數的情況,甚至出現老師隻是小學畢業,竟敢教初中課程,也就鬧出千裏迢迢,讀成千裏shaoshao(召召)。有個頂班的教師,不擅長別的科目,於是代數學課,認為小學算術不費吹灰之力。他告訴學生,兆比億小,億是最大的數量單位,中國是世界上頂大的人口國家,目前隻有11億人。另一位貧雇農的兒子叫龍長青,當了三年兵,修了三年車,退伍後回到家鄉,安排在村小學教政治課,由於詞彙太少,初登講台,“這個”“這個”不離口,並且拖音很長,某同學暗中記錄,每節課竟然有六十多“這個”“這個”口頭禪,占據課堂三分之一的時間,學生能學到什麼知識?
    真才實學的中專生果然不同,食草男內向話不多,平日裏戴個耳塞,怡然自樂。大夥未料到英語流利,不約而同,投來敬佩的目光,山窩窩飛出金鳳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主臥室裏,潘海慶仔細端詳外甥,輕輕晃動著頭笑道:“雖然過去幾十年,我覺得你長得很像你老爸,身材高大壯實,頭發稠密烏黑,八字胡臥蠶眉,一模一樣,嘴巴、眼睛、鼻子倒是同你媽差不多。哎,可把我惦記死啦!現在政策好,改革開放,可以滿世界跑,你爸爸媽媽最近好了些嗎,身體康複得怎麼樣,有生之年,兩位老人家要回來一趟呀。大氣候越來越好,台灣同胞、海外僑華、境外商人,走馬燈似的往來;有的尋根問祖,給已故長輩立碑修墓;有的探親訪友,觀光旅遊;有的投資辦企業,捐款捐物建設家鄉,可熱鬧哩!”
    外甥坦誠相見,“我們雖然身在境外,同樣每時每刻關心家鄉變化,現在各級政府很重視外籍華人、海外僑胞、招商引資工作。要是爸爸媽媽身體好,或者年輕一點,我們也願意回國發展。炎黃子孫,血肉相連,祖國繁榮昌盛,大家揚眉吐氣。可是,媽媽前年腳癱瘓,靠輪椅免強活動,牙齒長期疼痛,上廁所離不開保姆。爸爸中風手不停顫抖,精神還可以,人老話多,整天嘮嘮叨叨想念您,想念家鄉的親人。我特地帶來兩位老人家的照片和錄音磁帶,您先看一看。”
    蘇江北迫不及待,從旅行箱找出一本相冊。相冊裏幾十張發黃的相片,有蘇爾軒、潘月琴途經香港的舊照,有伉儷情深在國外的紀念,有晚年全家福合影。潘海慶眯著眼一一流覽,觸景傷情,老淚縱橫,然後聽錄製的聲音,緬懷親人。
    大堤腳邊,一片高低不平的墳墓,掛清明的紙條花花綠綠,宛如泰坦尼克號上的彩帶在和風中飄拂。兩塊大理石墓碑,一米多高,早已運抵墳墓前,白底紅字,記載著兩位老人家生卒年月日,生平簡介,也算是蘇爾軒、潘月琴夫婦盡心盡孝。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