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過去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94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對於能遠離家鄉小鎮到大城市上大學,是陳景在高中時代的唯一夢想。而陳景也此為不斷努力著。
從川北的一所中學畢業後,陳景如願以償的考進了縣城裏的一所高中——縣一中繼續學習。進入高中的陳景打心裏高興著,一中的校園比他初中的學校大了好幾倍,白牆紅瓦的建築又高又大,幹淨漂亮;標準的塑膠運動場寬大遼闊,奔跑時塑膠地能產生明顯的彈力,這讓厭卷了在僵硬的水泥地上體育課的陳景激動不已;教室全部被粉刷成了整潔的白色,桌椅不在是初中時舊且壞的木製品,統一成了明亮、光滑的鐵製品……這一切都讓陳景興奮而又自豪,能進入這樣的學校那都是各鄉裏出來的尖子生了。
正是帶著這樣的自豪感,陳景開始了他的高中生活。陳家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陳爸陳媽是社會底層最最普通的農民,在家裏安安分分的守著自家的幾畝田地。陳景是家裏唯一的兒子,上頭有兩個比自己大好幾歲的姐姐。陳父晚年得子,受到農村普遍流傳的養子防老思想影響,陳家上下對陳景疼愛有加。但陳父作為鄉裏遠近有名的名人(時間追溯到全國上下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後不久,年輕的陳父因為參加新修水庫並且表現優異,加上有許多人沒有的學識,其實也就小學畢業水平,在不到20歲便被破格提升為本村的村長,並在上任的頭年便帶領全村人民來了個棉花大豐收,受到上級的獎勵,便名揚全鄉),陳父堅信“黃金棍下出好人”,孩子必須得從小管教好,長大後才能成才。故而,陳父對陳景疼愛卻不溺愛,對於陳景的管教從小就是全村最嚴厲的。而陳景以遠超錄取線的分數考上縣一中成為村裏少數在讀書孩子的榜樣,也是陳家的驕傲。而這也更加證實了陳父教導的正確性。
【注:寫“村裏少數在讀書孩子”的原因:陳景所在的小山村極度的偏遠且貧窮。許多年前,在毛爺爺全國推行生產合作社後,小山村逐漸變得更貧困,能上學的孩子不多,即使上了學,也上不了幾年就輟學了。而鄧小平同誌在全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後,小山村貧困的狀況有所改變,雖然溫飽問題逐漸解決,但家裏卻沒有多餘的資金讓孩子上學。小山村四周都是高高的大山,而想要上學就必須在距本村很遠的村小去讀書,因為村裏窮,能上到初中、高中的隻有很少很少的一部份人了,當陳景考上高中後,他便成了村裏唯一的一個高中生。】
【後記:村小的學校在99年因暴雨倒塌,村裏的孩童的求學從此比以往更加困難。】
陳家雖然不富裕,但陳爸陳爸陳媽仍舉旗支持,每月勤儉節約存上二百塊作為陳景的生活費。眼看陳家這點田地還不足已支持兒子上到大學,加上國家取消了農業稅,陳爸爸一狠心又把村裏那幾戶外出打工人家的田地也找過來自己種下,這樣老兩口以近六十高齡,白日裏辛苦耕種著近十畝的田地,晚上回家後陳爸繼續做著自己的手藝活——編竹製品,遇上趕集就用竹製品換點生活基本消費錢,農閑時還外出做石匠掙錢。農田的精耕細種,加上做石匠掙的工錢,再加上陳媽媽獨自養著幾頭大肥豬,陳家也還將陳景一直供著上完高中,甚至上大學。
【注:石匠,在川北的一些小山村至今仍存在著的一種工作的稱呼。在川北的許多小山村裏,農民新修樓房時,都會往地麵以下挖1——2米的溝壕,放進被石匠們用帶尖的短小鐵棍和鐵錘精心錘打出的方正石頭,石頭一層層壘疊,直至露出地麵半米到一米左右,全部由這大小統一的石頭作成樓房的地基。那裏的人把做這種活的人稱為石匠。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石匠,一個有力氣,會打石頭,會走脈,會基本的算術,能準確的目測地基路線走向,才能成為一名石匠。石匠的工資在1999年是10塊錢一天,主人包三餐;到2008年是50塊錢一天,主人包三頓飯;到現在是70——80塊錢一天,主人包三頓飯。】
話說陳景能讀完高中上大學,其中兩個姐姐對他有很大影響。陳景有兩個姐姐,大姐叫陳紅,比陳景大九歲,二姐叫陳梅,比陳景大八歲。當陳景還是幼兒的時候,陳景的兩個姐姐便上完初中輟學在家裏幫忙了,兩個姐姐也想繼續上學,但自己能力有限,對於考高中有很大的難度,而上師範又沒有金錢的支持,於是退學之後便將自己的就學夢寄托在了自家小弟身上,憑著自己肚裏有限的墨水就對陳景做起了無限的學習指導。而陳景也就憑著較其他人更早的教學啟蒙,一路領先他人,成了村裏甚至班裏的領頭兵,每學期都會捧回一張金黃的大獎狀。對於這種情況,陳家上下是喜聞樂見的,兩個姐姐更是感到無比的自豪。而當陳景上初中時,陳家的雙花紛紛出嫁,大姐傳承著農村裏的古老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大舅的獨子,給家裏來了個親上加親。而二姐則跟上了時代的腳步,在外出打工時來了場給自由戀愛,嫁到了大城市裏。
兩個素質有限卻十分明理的姐姐,在各自成家後仍未忘卻自己的娘家,各自紛紛出力,為以後上高中甚至上大學的陳景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而陳景對自己家人為自己的付出也是銘記在心,不斷的用行動、用心回報著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