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卷二】之 楔子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53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永樂曆十三年,崇明帝駕薨。
    少帝崇嘉登基,改年號‘嘉元’。
    同年,帝大婚。冊封前朝名將之女,唐氏為正宮娘娘。
    值此之際,正是朝中勢力新一輪洗牌之機。
    除卻一些先朝舊臣之外,其中以攝政王曲聆水、鳳陵王鳳流殤、將軍魅上緋、以及孝德太後之外戚韓峻熙等,為當朝炙手可熱的新貴。
    攝政王曲聆水暗中坐鎮,新帝在明,強勢的鳳陵郡王時不時應和兩聲。諸方勢力互相碰撞,吞並剿滅之餘以期融合。
    據正史記載,崇嘉帝宇文飾非在位期間知人任事,勵精圖誌。在文武賢臣輔助下,開大湘史上繁榮之前例。達到了一個新頂峰,開啟了‘嘉元之治’宏偉篇章。
    翌年,後誕有一子。
    帝喜,賜名煜萱。封息王,賜綾羅錦緞不計千數。
    尚在繈褓中的嬰孩自不會有所舉動,封王亦是名頭。可母憑子貴,於其生母意義卻大不同。朝中勢力隨著小皇子的誕生,再一次發生更動。
    三年期間的權利均衡洗牌重組,朝中兩大勢力——
    太後與新帝之間關係愈加微妙。
    至於遠在鳳陵郡的狐狸王爺,則一如他本色一般高深莫辯亦正亦邪。
    當然,後世對於這位在而後叛國稱帝的前朝王爺,更是百家說法眾說不一。正像是應了某人的那句話,驚世駭俗的帝王在死後也未留下隻字片語。
    隻在偌大皇陵之中,空留一座無字碑。
    有人認為,帝王的意思是效仿前朝的女皇,是非功過留與後世評說。
    可也有人認為,那是帝王對一生所愛之人能夠長眠身側而無話可說。生而執手死後同棺的淒美愛情,給這位帝王傳奇的一生,又添了些纏綿悱惻的迤邐絢麗。
    帝王陵建成於帝王生前十年。
    而據當時負責的工匠說:
    建成之日,那時便已有一人長眠於此……
    而今距離那場突發的政變之夜,已逾三載。
    湘朝存在期間,正史對那場忤逆之變隻寥寥數筆。
    提及,無非後宮亂政。曲氏樂菱夫人為使其子登極帝王,以鴆酒毒害帝王。少帝無非是撥亂反正,攝政王大義滅親為清君側。
    而在後世史書中,真相方才得以稍微揭曉。
    作為又一個政變上馬,在前半生政績良好,後半政治生涯卻可謂錯誤連連的皇帝。這位新帝在執政之前與執政期間的許多舉動,也為大多數人所不解。
    有後世史學家指出,依照當時的局勢分析,永樂政變並非絕佳之策,更可說是兵行險招。亦有人認為當時情況緊迫,加上孝德太後可能已經懷疑崇嘉帝血統不純,已有意偏向十三皇子。故而,新帝為勢所迫發動兵諫。
    後世質疑帝王血統不純,並非空穴來風。
    因為對於這位意外上馬的皇帝,野史裏亦是猜測不斷。雍縣文人便在其書裏,暗指崇嘉並非先帝親子。
    據稱,該文人生於永樂朝,正值兩朝更替。因而後世認為,該書擁有一定可信度。
    而更有甚者,言之鑿鑿的指出新帝乃先朝國父蘇陌錦之後人。
    且一代明君崇嘉帝在登基之初,繳殺叛黨餘孽連座者八百一十三餘口。似是滅口之舉,也像是應證了此種說法一般。
    在那個蕭瑟肅殺的秋夜,京城裏前朝權貴的府邸被包圍在一片火海之中,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而關於那段被刻意掩埋的曆史,伴隨著那一夜白衣死神的血腥殺戮,被永湮入了曆史的洪荒之中。
    嘉元三年,攝政王曲聆水主動請辭。
    作為後世同樣深感興趣的謎樣人物——
    他本是無一官半職,卻身居高堂堪稱‘無冕之王’。他清傲無暇似詩人做派,卻逼宮政變手刃至親,轉眼間冷酷無情。他與帝亦友亦是君臣,卻也同時為帝王絞殺無數前朝忠良,扮演了儈子手的角色。卻也正是他,協助帝王一手締造了‘嘉元盛世’。
    問:為名為利否?
    卻偏又在功成之後,身居攝政王之高位時,隱退朝堂。
    伴隨著曲聆水的主動請辭,朝中勢力似進入了蟄伏期。假象般,一瞬的平和。
    而當年大湘的第一人,曾任攝政王在此後數年間一度不知所蹤。
    能留給後人的,隻是諸多的猜測與遐想。
    曆史依舊前進,‘嘉元盛世’亦是遵循了盛極而衰的古理。隻是,過程來得猝然且令人措手不及——
    不過三年,為後人所稱道的‘嘉元之治’莫名戛然而止。
    一朝宏股先後變節叛國!
    此後,泱泱大湘三百年的鐵桶江山轟然傾塌。
    卻竟隻被——
    隻手傾覆了天下!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