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言碎語話家常  《莫道芳菲盡四月》給公司的稿子,放出來坑點人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57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在北方,芳菲四月,桃花盡盛;而在南方的沿海城市,便又是另一番熱鬧的景象,比如,炎熱,驟雨。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朋友都不喜歡下雨天,反正自己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抱怨過討厭下雨天,說是陰陰沉沉,濕濕潮潮,很讓人覺得壓抑,不舒服,最主要的是出行很不方便;因為在深圳這個沿海的城市裏,基本上每次雨落都會有風作伴;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感受卻和朋友們恰恰相反。
    在那種天氣裏,如果身邊的條件允許,我喜歡捧上一杯清茶,靠在窗邊,看著雨水噼噼啪啪的敲在玻璃窗上,然後勾起一道道的壑,緩緩的,緩緩的沿滑下來;莫明的,自己的心也會跟著那種節奏一點點的,慢慢的放鬆下來。
    說起下雨,就想起前些天下雨的時候;那天是周末,我在辦公室裏值班,上午還晴的很好的天氣到下午就是一片陰霾,沉沉的似是要壓下來一般,就連小區花園的樹葉都低低的垂著,像是直不起頭;那景兒倒真是應了那句‘暴風雨前的寧靜’;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窗外的雨便嘩啦啦的下了起來,密密實實的雨珠打在玻璃窗上,俏皮的濺起一層水花,隨後又落了下去彙進大地,遠遠的流了出去;花園裏氤氳著的層層薄霧就跟書上描寫的煙雨江南一般,飄渺朦朧,如夢似幻;那一刻,腦子裏突然就跳出了張愛玲描寫胡蘭成:“他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房裏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寧靜,外麵風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
    張愛玲的文字總是淺淺的,很平實,卻帶著一股淡淡的哀愁在裏麵,總是能使你在不知不覺間融進她的故事中,讓你的情緒隨著她的情感跌宕而起伏。也許,這便是一個作家的魅力。
    記得曾經在網上看到有人這樣形容張愛玲的寫作風格:在張愛玲為首的女作家群裏,愛情被低頭複述著,而偶爾抬頭看雲,卻是天使與丘比特在城市的上空飛過。
    我最早知道張愛玲是在上學時期,那會兒她的《半生緣》重新翻拍;後來也因為她專門的去查閱翻讀過她的散文雜記,並不是刻意的想要去了解她什麼,隻是覺得喜歡便去看了。就像是《半生緣》足足看了三遍卻仍願意再去關注。
    我沒有看過老版的《半生緣》,不知道那版是如何的經典,隻聽匪說吳倩蓮將那版的顧曼楨扮演的很到位,清冷淡泊,像一件精美的瓷器,就算打碎了也擲地有聲;其實林心如扮演的顧曼楨其實也不差,柔軟的發勾著嬌美的輪廓,五官精致的像個陶瓷娃娃,微微的瞼著眸;滿枝桃花映著銀灰色的碎花旗袍,將她襯的更是溫柔動人,落落大方;唯一有缺憾的就是,林MM的顧曼楨劇中總若有似無的透著那麼幾分小小的矯情,總覺得有紫薇格格的影子追隨著;明明堅強,卻顯嬌弱。
    嗬嗬!或許是我自己的感覺吧!
    不過,說起林心如,從九八年的《還珠》到現在,她的劇集還真是不少;塑造的角色也是形色各異,柔美的,溫婉的,乖巧的,狠決的,叛逆的等等等等,戲路寬了,人也慢慢的在變的成熟。
    其實,我們誰不是呢!隨著時間的流逝與歲月的洗禮,曾經的那份稚嫩,早已被逝走的年華褪卻的幹幹淨淨,取而代之的是成熟或者是正在成長的自己。
    人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矛盾體,一邊想著能保持童真,活的自在;一邊又希望自己能變得成熟,顧得周全;一邊為自己定下怎麼怎麼樣的奮鬥目標,一邊卻又讓自己被壓力壓到喘不過氣來。
    很多時候,自己也會問自己,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問完自己又覺得這個問題問的甚是可笑。
    活著為了什麼?當然是讓自己、讓家人的生活過的更好,所以才要努力的奮鬥,努力的工作;可是,我們努力奮鬥的當下卻又會把腦海裏的想法強加給自己,於是壓力,壓力,壓力……到最後,明明是很有動力的一件事情,就變得很無力;於是,生活、工作便有了諸多的不順;不順到自己突然間想把一切心理包袱都甩開,一個人靜靜的待上一會兒;然後,不經意間的回過頭去看自己走過的路,感受自己的生活,才驚訝的發現:其實‘神馬’壓力真的都是‘浮雲’。
    我們想要生活美好,想要積極進取,是好事;但隻要按著自己自身的能力去奮鬥,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穩穩妥妥的走下去;其實,我們想要的美好生活就已經在實現了。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